严打“AI仿冒名人”乱象
创始人
2025-11-24 09:46:27
0

据央视报道,一些社交平台上出现的所谓“专家科普视频”实为AI伪造,视频中专家的形象、声音以及场景都是假的,所介绍的知识毫无科学依据。这类乱象不仅侵害当事人和消费者的权益,更侵蚀着社会信任基础,必须重拳出击整治。

AI仿冒之所以猖獗,关键在于“投入小、回报大”的畸形利益链。各类换脸应用程序随手可得,操作门槛极低。商家只需上传几张照片、输入产品文案,就能“创造”出专家代言的营销视频。这种“零成本造假”模式,让不法分子趋之若鹜。

此类乱象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容易误导大量消费者,尤其是一些中老年群体。有权威专家坦言,错误信息一旦扩散,可能抵消专业机构多年的科普努力,甚至导致公众对科学知识产生怀疑。更严重的是,AI伪造内容正在侵蚀社会信任基础。如果连眼见为实的影像与声音都不可信,人与人、人与媒介之间的基本诚信很可能面临崩塌风险。

整治这类乱象,不能仅靠事后追责,还要建立全链条监管体系。今年9月实施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迈出了重要一步,要求AI生成内容必须明确标识。然而,部分平台上的AI视频标识若隐若现,有的藏在边角,有的字体微小,还有的经二次传播后被故意去除。这些钻空子的行为,削弱了制度的约束力。

网络平台必须筑牢第一道防线。目前,某些社交和电商平台对AI内容审核不严,甚至将其视为流量增长点。这种放任态度无异于为虎作伥。平台方应当投入技术力量,开发专门的AI内容识别系统,对可疑视频进行重点审核。同时,简化举报流程,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用户发现的仿冒内容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

执法环节需要形成合力。市场监管、网信、公安等部门应当建立联合执法机制,统一认定标准和处罚尺度。对于恶意伪造公众人物形象、情节严重的行为,可以考虑纳入失信惩戒体系,提高违法代价。同时,要探索建立“一站式”维权平台,降低名人维权成本。

技术创新应当服务社会发展,而非成为欺诈工具。在鼓励AI技术发展的同时,必须明确技术应用的底线和边界。整治“AI仿冒名人”营销乱象,不仅关乎个别名人的声誉保护,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这需要法律法规、技术防控、平台责任、公众监督共同发力,构建起全方位的治理体系,让技术创新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还健康科普该有的样子,让技术真正向善向好,是全社会共同的期待,也是必须坚守的技术伦理。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24日 第02版

作者:陈广江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大学生理发被收1万元?武汉洪山... 近日,有媒体报道,武汉在校大学生小樊反映,他在一家理发店疑遭遇“连环诱导消费”,做了七个项目,付款一...
中国启动聚变领域国际科学计划 开展燃烧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实现产出能量大于消耗能量、演示聚变能发电……11月24日上午,在位于安徽合...
都市女性微短剧《妻子的反攻2》... 2025年11月21日,由重庆七仙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四川南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投资出品,由雷...
受贿数额特别巨大,国家药监局原... 记者今天(24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时飞涉嫌受贿一案,由国...
威少21+6+11约基奇空砍4... 【搜狐体育战报】北京时间11月23日NBA常规赛,客场作战的国王以128-123击败掘金。威斯布鲁克...
引领AI汽车新时代 赛力斯魔方... 11月21日,赛力斯魔方技术平台2.0于广州国际车展重磅发布,在智电融合、软件定义汽车向AI定义汽车...
华图山鼎:计划2026年推出会... 人民财讯11月24日电,华图山鼎11月21日在机构调研中表示,未来AI将承担大量基础教学和模考批改工...
马斯克称特斯拉已部署数百万颗 ... DoNews11月24日消息,据IT之家报道,11 月 23 日,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在社交...
别再说仪式感 “没用”!养出有... 去学校门口接孩子放学的时候,都会听到一些家长围在一起吐槽: “搞仪式感就是瞎折腾!生日买个蛋糕就行,...
风声丨高中生当上高校首席科学家... 作者丨朱光星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近日,网上广泛流传江苏科技大学郭某学术造假的相关消息。据网友爆料,郭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