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商用车网 严骏
当前,城配物流市场的电动化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推进。并且,随着轻卡电动化竞争日趋白热化,战火已悄然蔓延至更广阔的细分市场——电动小卡(轿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比亚迪商用车于近期武汉商用车展上,正式发布了全新电动轿卡T4,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为何比亚迪选择在此时切入这一细分赛道?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产品逻辑与市场战略?为深入解读这一问题,我们专访了比亚迪商用车研究院产品总监李桥,跟随第一商用车网的视角,让我们从产品定位、技术优势与市场趋势等多维度,揭开比亚迪商用车推动T4轿卡背后的战略思考。
城配电动化加速 “用户驱动”时代已来
“城市配送领域的电动化渗透率已超过20%,市场已从单纯的政策推动,逐步转向由技术与需求的双重拉动。”李桥在专访中开门见山地指出眼下城配物流市场的最新发展动态。他表示,过去用户选择电动车多因路权、补贴等外部因素,而现在,用户已形成“用电车才能赚钱”的共识。尤其是在油车运营成本高企的背景下,电车已成为城配司机的“生存刚需”。
正是基于这一转变,比亚迪加大了对城配新能源物流车的投入,而在T4电动轿卡的背后,其还有更深层次的考量。李桥表示,比亚迪并非盲目跟风,而是深入调研了全球市场(如日本、新加坡、拉美等地)的需求之后,发现用户在承载能力与驾驶舒适性之间存在长期未被满足的痛点。“现有小卡普遍过于侧重某一端,而忽视了综合体验。”他强调,T4的使命正是要打破这一僵局——既要保证“拉得多”,又要实现“开得舒服”。
在场景化需求方面,T4承担着“端到端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角色。李桥以即时配送、社区团购等碎片化物流场景为例,指出“用户恨不得下单半小时就送达”,而T4凭借灵活车身与高效电动底盘,正成为实现高效配送的理想载体。
当市场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选择”,T4精准卡位场景化需求的过硬产品力,便成了比亚迪商用车对用户需求深度洞察后的精准回应。
直击行业痛点 以“商乘同源”实现突破
“司机一天在路上跑十来个小时,如果车不舒服、不智能,那是在折磨人。”李桥在谈到T4开发初衷时如是说到。他指出,传统小卡在舒适性、智能化方面普遍落后,而T4从研发之初就确立了“商乘同源”的理念——即依托比亚迪在乘用车领域积累的技术与工艺,打造一款“开起来像轿车”的小卡。
在底盘调校方面,李桥介绍,T4由乘用车同一团队操刀,搭载X-EPS转向系统,低速轻便、高速沉稳,并支持两种助力模式,大幅降低驾驶疲劳。在智能层面,T4搭载DiLink,支持语音控制空调、导航等功能,“司机无需分心,手不离盘即可完成操作”。此外,T4搭载的智能道路适应系统还可以自动识别车辆载荷与道路坡度,实现动力自适应,除了开起来就像是个老司机,还可以再降低2%的能耗。
“整体的技术平台,比亚迪是全球通用的,品质要求也都按照最严苛的标准”,但是,李桥特别提到,T4也会根据不同市场的特殊需求有针对性优化。例如,在日本采用“额头镜”设计,并支持电动折叠,以应对当地狭窄道路会车场景。
源于对自身产品技术和生产工艺有足够信心,所以,比亚迪敢于承诺10年或80万公里的超长质保。“我们不玩套路,服务只‘认车’”,李桥表示,因为这些核心部件都出自比亚迪自身的设计、研发、制造,所以,对每一个部件的性能,比亚迪也是最清楚其极限的。从“能用”到“好用”,T4不仅解决了司机的实际痛点,更从实际场景出发,重新定义了电动小卡的价值标准。
即时配送重塑行业 “技术普惠”担纲美好生活
谈及未来,李桥预测,轻卡与小卡在城配领域的占比将持续提升。“尤其是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市场,小卡将成为端到端物流的主力。”他指出,随着物流业态向“即时化、碎片化”演变,中小型电动物流车辆的需求将显著增长。
在这一趋势下,用户对电动小卡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续航”或“载重”,而是延伸至全生命周期的使用体验。李桥强调,比亚迪T4的核心优势在于“商乘同源”所带来的隐性保障:零部件通用率高,维保便捷;出险率低,保险费用下降;残值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市场还在为某款产品的单一卖点而争论,比亚迪已经着手构建智能化、生态协同的体系化竞争力。在此之外,李桥透露,T4未来还将推出更多电量版本与轴距选择,以满足全球不同市场的个性化需求。“用技术创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比亚迪的企业理念,而T4轿卡则是推动物流行业走向高效、绿色、人性化的重要载体。
结语
在城配物流电动化从“政策红利”走向“用户选择”的关键节点,T4以“商乘同源”为核心理念,以“可靠、智能、舒适”为产品底色,精准切入细分市场,展现出比亚迪对行业趋势的深刻洞察与技术自信。未来,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生态化的深度融合,比亚迪T4轿卡有望成为推动城配物流升级的重要引擎,也为中国商用车品牌在全球市场中树立起新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