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变2030”绝不是一句口号,对于广汽丰田而言,油电同强,就是其重回百万辆的信心来源。
临近年关,又恰逢广州车展召开之际,对于中国车市的未来走向,我们能否就此给出一个具象的答案?
就眼下市场竞争的强度,距离车企间友好交流,携手共进的理想境界,的确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回顾过去这几年产业发展和更迭的过程,当浮华散尽、投机者全面被肃清后,有些独属于中国车市的进化逻辑,还是很明确的。
借道新能源,中国车企完成了“内销+出海”双线并行的时代蜕变;对于仍扎根中国的外资车企,从“以技术换市场”的初期阶段一路走来,眼看中国汽车工业崛起,高新尖技术跨界而来,很多时候,它们也在思考,究竟该如何迎头赶上。
在太多同辈企业选择离开中国的这个档口,活下去固然重要,但就整个产业的未来去看,如何在理念冲突中,和中国企业保持友好的竞争关系,显然更是重中之重。
11月20日,作为合资车企目前的发展标杆,广汽丰田将与世界同步进化的全新换代威兰达带入了中国;可到了广州车展的第一天,选择深度拥抱中国科技的铂智7却同样成了广汽丰田展台的主角之一。
这巨大的反差,看似是丰田两个时代的产品冲突,但这番举动,放在当下这个竞争无处不在,且充满不确定性的现实下,却显得甚是得体。
在中国,过往的经验总在告诫我们,没有一家车企可以一路长虹。然而,地处珠三角这个中国汽车产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别看广汽丰田是一家合资公司,立足于新兴消费理念最活跃的市场,承受着来自比亚迪、华为等中国企业的压力,短短数年间,市场还是教会了它很多。
“着眼未来,而选择抛弃过去的自己”不是一家秉承长期主义发展的企业该有的态度。而合资从不是自主品牌的对立面,新能源车和燃油车更不是一对互斥的选项。
站在2025年望向新时代的关口,从全新换代威兰达和铂智7的同场竞技中,从与华为、Momenta等企业的通力合作中,从广汽丰田执行副总经理文大力喊出那句“放弃幻想,绝地求生”的决绝中,我们更应看到,广汽丰田可以以老师身份下场,也有学生姿态奋进的决心。
假以时日,在所有坚持自我底线,又为中国用户造车的企业支持下,中国一定会成为继美日欧后,全球汽车发展的另一极。
1、坚守“油电同强”,是表达长期主义的必经之路
回看这一年,带着誓要颠覆过往格局的信念,包括广汽丰田在内的合资公司,依旧收到了大量战书。自主车企抱着彻底改写燃油时代话语权的狠劲,几乎从各个方面向合资施加着压力。技术对轰、舆论引导,叠加价格战的火力,每一次都点燃了终端市场的销量争夺战。
面对如此惨烈的现状,能打败魔法的奇招,真的也只能是魔法吗?
在非生即死的话题调动下,确实有很多外资车企放话说了,要将本土化变革放在企业发展的首位。对于“在中国 为中国”的承诺,愈发简单地将其理解为,要从0开始搭建自己的产业结构和体系建设。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有每年2500万辆以上的汽车消费市场,这就说明了,这个巨大的市场不会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产业变革的基础,一定需要所有企业尊重全体中国用户。
先前,在丰田选择将研发权交予在华的工程师后,一款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纯电产品落地了,它就是铂智3X。随后,这款在细分市场上愈战愈勇的新车,以及虽未上市但已大放异彩的铂智7,似乎很清晰地表露了丰田电动化的发展风向。
一切就好像广汽丰田执行副总经理文大力在2024年给出的判断那样,“如果还不快速变革,这间公司也会陷入困境”。很多人都认为,丰田终究是活成了为了生存不得不妥协的模样。
但实际上,从广汽丰田接到铂智3X的研发任务开始,内部从下至上早早就在考虑,什么才是新时代合资公司的处世之道。
如今,铂智3X的大获成功,体现了合资在造电动车上的实力,可另一方面,借此完成和过去的切割,却是广汽丰田不曾想过的激进方案。
在过去这段人人都在围绕铂智3X解读合资企业发展的时间里,很多人好像忽略了,面对大量燃油车用户,广汽丰田也未曾停下为凯美瑞、汉兰达、赛那等现有产品的更新脚步。即便优化频率早已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智能化OTA、配置增加,乃至中期改款,仍是广汽丰田一直在坚持的焕新思路。
到了今天,我们可以小看传统燃油车的市场颠覆力,但看着全新换代威兰达的上市,其实谁都不可将其简单归因于一款产品的换代惯性。毕竟,身为全球化车型的威兰达,却能在智能化、电动化属性上做出如此明显的中国化调整,并非同类产品可以相提并论。
兴许,扎根于中国车市,“油电同强”是每一家合资公司转型的最终目的。可时至今日,纵观全行业,对于这个课题的刻画,也唯有广汽丰田真正做到了。
回想这几年,作为行业内第一批决定要完成电动化转型的德系车企,大众的确对于中国市场的变化非常重视。一边极力保住现有产品的市场份额,另一边,以原生的纯电车为触点,全面推进自身转型。但多年过去了,事情进展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电动车阵营中始终没有爆款的出现,就意味着,强如大众、BBA都没有100%形成油电同强的局面。
而如果参照它们的发展路径,去看待其他诸如Stellantis、本田、通用、福特、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现状,似乎除了丰田之外,更没有哪家外资车企能完成此举。
有的人又说了,这个时代本就是属于新势力的,外资车企守不住市场是正常的。可在2025年,随着混动车型成了新的销量增长点,当大量传统车企成为市场主角,新势力较单薄的体系力,实难撑住多技术路径的同步发展,或是对燃油车的进化束手无策,这又该如何评价呢?
所以,还是那句话,中国车市根本不是一个能靠吆喝就能改变发展轨迹的庞大市场。谁要是一味强调电动为王,现实一定会予以重击。
广汽丰田始终都认为,在中国,就应该尊重并满足每一位用户的需求,不应替用户做选择,而是要给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一方面,加速电动化转型,固然没错,另一方面,贯彻丰田的全球品质基因,“让油车更智能,电车更实用可靠”,同样是必须坚守的。
此时此刻,和凯美瑞等现有产品一脉相承,当全新换代威兰达完全展现出了“全球车、中国创”的双极特质,既有丰田对于车型开发的精准性,精益生产的品质和保证,又有针对中国市场所开发的全套人车交互体验;铂智7延续着铂智3X的思路,加强和中国科技的融合,旨为将新一代年轻用户的需求逐一覆盖;谁能说,这样的广汽丰田不够资格成为后合资时代的行业范本?
要是还有疑问,那再叠个甲。从2025年广汽丰田科技日到本次广州车展,广汽丰田执行副总经理文大力一再透露了,赛那、汉兰达的换代会加入增程如此具有中国特色的动力系统,这又是在说明什么,就不用多解释什么了吧。
2、为用户造车,更为中国车市的未来造车
自从中国车市进入新势力和传统车企共同耕耘的时代,中国消费者的用车需求就和以往有着翻天覆地的区别。追求“彩电 冰箱 大沙发”的底层逻辑,是从顺从车企的需求安排,到主动亮明需求向企业使眼色的改变。
或许,在丰田的语境下,相比变革,继承和延续、优化和改善,总是排在前面的。可就是中国市场的这番特殊性,我们得相信,丰田不可能继续耍性子任由自己随波逐流。
11月的中国,悄然入冬,丰田位于上海金山的雷克萨斯新能源工厂仍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而在一千两百多公里外的广州会展中心2.2号馆广汽丰田展台上,铂智7和全新换代威兰达亦在同场竞技。如果要为这一切冠以一个主题,2025年就是整个丰田重新认识中国市场的一个开始。
而站在广汽丰田的角度去看,产品本土化可以是合资在中国得以生存的密码,但只要汽车产业的进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丰田自身的发展宗旨就不可被抛弃。
坦白地说,合资企业今年的动作确实和过去有了天壤之别,很多产品的属地性做得很好。满足中国用户的苛刻需求去造车,确实成了每家车企的共识。只不过,基于以用户需求为原点,开启“全域深化”改革的初心,相比不管不顾的挥刀改革,“融合共创”更是广汽丰田、乃至丰田汽车所追求的。
因此,在全新换代威兰达身上,丰田的造车基因非常外显,实用主义和车型迭代的传承均在线,但与之同步的是,身为丰田全球SUV,新车却可以基于中国市场需求实现智能驾驶辅助和智能座舱的完全迭代。
到了铂智7上,以中国用户喜闻乐见的卖点出发,整合中国本土顶尖技术资源,双腔空悬、鸿蒙座舱5.0、Momenta R6强化学习大模型智驾等高价值配置于一身,不仅能使铂智7正面打入智能电车核心战区,也以全车格、全场景、全感知豪华体验为原点,取悦新时代的消费者。
可骨子里,我们仍有理由相信,和全新换代威兰达一样,铂智7依旧贯彻了丰田的安全标准和丰田引以为傲的整车品质。
正所谓,油电同强,并不是要求丰田另起炉灶。什么叫“融合共创”,就是基于中国用户的需求,丰田能在研发任何一款新车时充分尊重当前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同时,也不失丰田特色。
好比,当丰田为了研发铂智7,和华为、Momenta、小米牵手,加入了鸿蒙座舱、智能驾驶辅助以及车载硬件生态,丰田可以不硬性要求自己全栈自研,却能通过丰田长久以来积累的整车开发经验在消费者不在意的地方,譬如,坚决采用容错率最高的全圆方向盘,车内外机械+电子双冗余的半隐藏门把手等,完成对铂智7的全方位安全守护。
至此,知道为什么在偌大的中国车市,只有广汽丰田能在践行“油电同强”的过程中,完成对友商的超越了吧?摆在我们面前的全新换代威兰达和铂智7 其实就是答案。
或许,对于很多中国消费者来说,广汽丰田想传递的“育成式采购”与“丰田式融合”是一组全新的名词,但恰恰是这样的发展新观念,才使得广汽丰田选择在“聚变2030战略”的基础上,启动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全域深化改革,彻底告别旧有模式的路径依赖,打造合资2.0模式下的广汽丰田。
不仅如此,市场的选择永远是最公正的评判。1-10月接近64万辆的销量,77万辆的年度预期,不仅是广汽丰田“油电同强”战略正确性的有力佐证,更是中国汽车市场多元化需求的最佳体现。
尽管在广州车展上,外界也看到了,凭借油电双领域产品矩阵支撑,广汽丰田已锚定重回百万产销目标。但背靠“聚变2030”战略,以全新换代威兰达和铂智7同发为节点,想必广汽丰田的雄心不仅体现在销量目标上,更体现在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引领上。通过“油电同强”战略的实施,广汽丰田正努力成为汽车行业转型的典范,为传统车企的转型提供可借鉴的路径。
届时,相比2022年,下一个百万辆的含金量亦将不可同日而语。身在后合资时代,外资巨头一定能从广汽丰田身上看到,中国车市进入又一全盛时期的新气象。属地化的“油电同强”,其思维方式和执行方针,就是整个合资阵营得以实现市场突围和自我蜕变的核心之道。中国车市更将以新的竞争格局,真正主导全球汽车工业的进步,乃至产业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