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内娱没好戏,观众天天在烂剧里“渡劫”。可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央视就会掏出一部王炸,告诉你什么叫“教科书级的震撼”。
这不,于和伟刚用《沉默的荣耀》把人虐得眼泪哗哗,转头就带着新剧《伟大的长征》杀回来了。
这次不是权谋也不是谍战,而是直接把镜头对准了那段两万五千里的血与火。没有特效堆砌,没有主角光环,只有一双双磨破的草鞋,踩在泥泞里,走向黎明。
很多人以为,拍革命历史题材,就是找几个特型演员,穿个军装,喊几句口号完事。
可《伟大的长征》一出手,你就知道:人家玩的是降维打击。
先看班底,《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再度出山,搭配《问苍茫》编剧操刀剧本。这组合是什么概念?相当于请当年做出满分高考作文的人,再来写一篇“如何把历史写出史诗感”。
光是预告片30秒,就让人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一双沾满泥浆的草鞋缓缓抬起,镜头顺着裤脚往上,是疲惫却坚定的脸。没有BGM轰炸,没有旁白煽情,可你就是能听见心跳声——那是信仰在跳动。
更绝的是,这部剧敢玩“全景式”叙事。什么意思?不是只拍领袖运筹帷幄,而是把镜头拉到每一个普通战士身上。
你知道吗?当年参加长征的红军,平均年龄不到30岁,最小的才9岁。他们翻雪山、过草地,不是为了当英雄,只是因为相信,总有人要扛着火把走下去,哪怕自己走不到终点。
而说到演员,这次选角简直是“反套路”操作。
于和伟演教员,消息一出,网上立马分两派:一派说“唐国强之后谁能接棒”,另一派直接开喷“于和伟脸太长撑不起气场”。可看了预告片,我只想说:别急着下定论,先看看人家怎么演。
于和伟为角色明显瘦了一圈,眼神里的悲悯和坚韧,根本不是靠化妆能画出来的。他不需要长得一模一样,他要的是“神似”,那种在绝境中依然能点燃希望的力量。
这才是表演的最高境界:不是模仿,而是成为。
再说曹磊,从《觉醒年代》的鲁迅到《破晓东方》的李白,再到这次挑战周总理,简直是“正剧专业户”。
别人演伟人怕不像,他演是怕太像,眼神一抬,那股儒雅与果决并存的气质,扑面而来。
还有何政军演朱老总,王劲松、成泰燊压阵,黄晓明、万茜、张晚意一众实力派加盟……这阵容,说是“视帝影帝大乱斗”都不为过。这么多戏骨同台,谁还敢说国产剧没看头?
最难得的是,这部剧没有把历史拍成“爽文”。它不回避失败,不美化牺牲。你知道最痛心的是什么吗?很多战士倒下的时候,甚至不知道胜利什么时候会来。他们只知道,只要还在走,希望就还在。
就像剧中那句台词:“这胜利属于我们,也属于他们。”那个“他们”,是那些名字都没留下的人。
有人说,现在年轻人不爱看主旋律。可你看《觉醒年代》弹幕刷满“泪目”,《长津湖》票房破纪录,说明什么?
年轻人不是不爱历史,而是讨厌假大空的说教。真诚的故事,永远能打动人。
《伟大的长征》没靠流量明星撑场,也没搞狗血感情线,它靠的是真实、细节和尊重。
拍飞雪中的行军,不是为了炫技,是为了让你感受到刺骨的冷;拍战士啃树皮,不是为了博同情,是为了让你明白什么是“活下去的信念”。
2026年还没到,但很多人已经预言:年度剧王,恐怕要提前锁定。
至于于和伟,从《城中之城》的争议到《沉默的荣耀》的封神,再到这部《伟大的长征》,他用实力证明了一件事:真正的演员,从不怕转型,也不惧比较。
哪有什么不可替代?只有不断突破的自己。
所以,别再问“离了某某还能不能行”。时代在走,演员在变,但只要还有人愿意认真讲好中国故事,荧幕上的光,就不会灭。
这部剧还没播,但我已经准备好纸巾了。不是为了哭,是为了擦掉眼角的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