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7月24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抵达北京,参与第二十五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可就在同一天,特朗普那边有了新动作。据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美国将对欧洲商品征收15%关税,特朗普在人工智能峰会上也宣布对美国绝大部分贸易伙伴征收15%关税,虽没明说欧洲,但欧盟显然也在其列 。这一时间节点的重合,让冯德莱恩此次访华之行充满了戏剧性,也让中欧关系和欧美关系的走向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美国和欧盟在关税问题上的谈判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过程却极为艰难。特朗普此前要求对欧盟商品征收15%至20%的最低关税,这一要求远远超出了欧盟所期望维持的10%基准关税率。在汽车关税方面,欧盟提议双方互降汽车关税,可特朗普对此无动于衷,依旧坚持对欧洲汽车征收25%的关税。这种强硬的态度,让美欧之间的贸易谈判难以达成共识。随着8月1日美国关税调整的关键时间点临近,双方的矛盾愈发尖锐。
特朗普(资料图)
如今美国敲定对欧盟征收15%关税,意味着美欧关税谈判以失败告终。这一结果对欧盟经济将产生不小的冲击。欧盟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大量商品出口到美国。一旦15%关税落地,欧盟出口企业的成本将大幅增加,其商品在美国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会被削弱,进而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比如欧盟的汽车产业,一直以来在美国市场占据一定份额,高关税之下,欧洲汽车在美国的销量可能会大幅下滑,车企利润减少,甚至可能导致工厂减产、裁员等连锁反应 。
在这样的背景下,冯德莱恩访华。她带来了一些诉求,一是要求中国断绝与俄罗斯的经贸往来,二是提及所谓产能过剩问题,三是希望中国取消对欧盟的稀土管控。但这些要求实在是不合理。从国际关系准则来看,中国与俄罗斯保持正常的经贸合作,是基于双方的共同利益和国际法原则,欧盟无权干涉。所谓产能过剩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正常现象,不能片面地归咎于中国,且这属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内部事务,欧盟不应指手画脚。而稀土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对其进行合理管控,是维护自身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此前中方就多次强调,在国际合作中,各国应相互尊重主权和核心利益。中国与欧盟在经贸、环保等领域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但合作的前提是平等和尊重。欧盟提出这些无理要求,既没有充分考虑中方的立场,也缺乏合理的依据,自然无法得到中方的认同 。
冯德莱恩(资料图)
今年正值中国与欧盟建交50周年,这50年来,中欧关系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双方在贸易、投资、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合作规模庞大。例如,欧盟的汽车、高端制造业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的电子产品、纺织品等也深受欧洲消费者喜爱。中欧之间的贸易额持续增长,为双方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会,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商品选择。在投资方面,欧盟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涵盖了众多领域,促进了中国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和发展;中国企业对欧盟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为欧洲的经济发展和就业作出了贡献。同时,中欧在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创新等全球性问题上也有着共同的利益和责任。比如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双方都在加大研发和应用力度,如果能够加强合作,分享技术和经验,将有助于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本是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解决分歧的重要契机。中方提出坚持相互尊重、坚持开放合作、践行多边主义三点主张,为中欧关系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如果欧盟能够以务实的态度对待中欧关系,摒弃不合理的偏见和要求,与中国携手合作,不仅能够在经济上实现互利共赢,还能在国际舞台上共同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 。
欧盟总部(资料图)
然而,欧盟在处理与中美关系时,战略上存在摇摆不定的问题。一方面,欧盟想维持与美国的传统盟友关系,在一些国际事务中跟随美国的脚步;另一方面,又想从与中国的合作中获取经济利益。这种“骑墙”的态度,使得欧盟在国际竞争中逐渐陷入被动。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难以接受欧盟这种反复无常的做法。如今美国敲定对欧关税,给欧盟经济带来压力,而欧盟此前在对华关系上的不当举措,也影响了中欧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欧盟若想摆脱当前的战略困境,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外交政策。首先,要坚定战略自主,减少对美国的过度依赖,不能盲目跟随美国的不合理政策。其次,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中国开展合作,正视中欧之间的共同利益,在贸易、科技、环保等领域加强交流与协作。只有这样,欧盟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否则,欧盟可能会在中美之间两头落空,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