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各地学子陆续收到2025年录取通知书,农业院校的录取通知书新颖别致,反映出涉农专业的热度不断升高。吉林农业大学用可食用菌物纸张制作的通知书,南京农业大学则在通知书中藏有水稻种子,彰显农业科技的创新;中国农业大学附带多种农作物种子,彰显现代农业的科技成果。这些“科技+趣味”的设计,正是吸引学生关注涉农专业的一个缩影。
随着农业的发展,涉农专业的报考热度持续攀升。近年来,不少农业院校扩大招生,城镇及女性生源比例上升。过去,人们对“农”字存在偏见,认为学农无前途,但今日的农业已是科技驱动的现代产业。利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手段,现代农业变得一技多能、技术密集,年轻人对农业印象逐渐改观,兴趣也日益增长。
农业专业的火热,也反映出乡村产业的巨大潜力。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广阔,细分业态层出不穷,吸引大量青年投身科研、技术推广、农业创业等领域。更重要的是,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环境改善,农村成为青年实现梦想的舞台。从事农业科研、创新农业企业、推广新技术,年轻人才在农业的多重赛道上大放异彩。
伴随国家政策的支持,涉农高校持续优化专业布局。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加快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很多学校融合多学科知识,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开展农工、农理、农文等学科交叉。以云南农业大学的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该专业系统培养咖啡全产业链人才;中国农业大学的宠物产业专业,则紧贴市场需求,培育与宠物相关的产业人才。专业设置更接地气,反映出“产业+专业”的需求导向。
在农业院校的学习体验也在不断丰富。比如云南农业大学,咖啡香气飘满校园;中国农业大学,宠物产业相关课程引领新风尚。这些专业不仅符合就业需求,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创新能力。农业人不再仅限于田间作业,而是成为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代表。他们既懂技术,又有管理、科研能力,具备开拓市场的眼界。
农业不会辜负任何热爱这份事业的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时期。学生通过学习专业,不只是掌握技术,更获得了终身受益的创新能力。职业的多样性让人们可以跨界发展,学农者走向任何行业,非农专业的学生也能投身农业,让农业产业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谭金山(湖北宜昌)
责编:陈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