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道小学二年级的数学题成为热点——
有3个盘子,每盘8个水果,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列式是3×8还是8×3?
孩子写了3×8,却被老师判错。
有老师在家长群解释,写乘法算式,先找“每份数”写在前面,再找“有几份”写在后面。
应列式为:每份数x份数=总数(相同的加数x相同加数的个数=总数)
但这让辅导作业的家长直呼不明白:明明结果是一样的,顺序有这么重要吗?
记者注意到,不少家长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这位家长去请教了数学老师,老师表示二年级按新教材批改,这些写法都是错误的。
对此,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副校长胡存宏表示,由于各地使用的数学教材并不相同,因此,对写法要求也不同。比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此没有特别要求,而2025年苏教版新教材中,对这个写法有了明确规定。
应列式为:每份数x份数=总数(相同的加数x相同加数的个数=总数)
如,“买了3盒兵乓球,每盒有8个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列式是8×3=24(个)。”
“类似这样的解决问题都有一个重要的数量关系来支撑,那就是“每份数×份数=总数”。从这个角度来讲,本题中的每份数就是题目告诉我们的“每盒有8个乒乓球”,作为份数则是“3盒兵乓球”。为此,在书写时“8×3”就凸显了它的意义与价值,让孩子加深对数学的本质理解;另外,写成“8×3”与乘法的概念“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也是不谋而合。”胡存宏说。
用大白话说, 在孩子刚学习乘法的意义时,之所以只给出了一种算式,即相同加数在前,相同加数的个数在后,为的是和情境更对应,方便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但是,学会了后,后面的要求就没有这么严格了。
胡存宏建议,“我们完全可以软着陆,让孩子明白哪一个数是“每份数”,哪一个是相同的“份数”就可以了。一开始不要因为书写顺序的错误就认定孩子是错误的,可以在算式旁边做标志给孩子们提醒就可以了,不用过分加重家长的焦虑心理和孩子的学习负担。”
有数学老师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反馈平台上问了这个问题。
出版社在回复中表示:乘法算式的写法或者是符号表达,本身其实就是对乘法定义的一种约定,因此,这种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唯一的,特别是在有具体情境的时候。
乘法算式要不要计较顺序,网友们意见不一。有网友不理解,如果乘法有先后,那为什么九九乘法表只背一种顺序?
另有网友支招:把单位写上去不就一眼看明白了吗?
但也有不少网友支持,认为乘法的一层逻辑还是要明确。“3只5两的梭子蟹和5只3两的梭子蟹,虽然总重量相等,但两者区别很大。”
你怎么看?
上一篇:以色列干不过“拖鞋军”?
下一篇:中央组织部决定:陈辉职务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