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校园餐难吃,这种思路可行
创始人
2025-09-24 12:07:51
0

小的管不住,大的管不了,不妨回到原点:校园餐为什么必须统一采购、集中供应?

撰文丨关不羽

近日,因为一些社会热点事件,身边不少七零后、八零后的朋友集体怀旧校园餐。各种“小时候的味道”刷屏,我就纳闷了,才这岁数就提前开启耄耋昏聩模式了?

在我看来,中小学的校园餐从来就没好吃过。

01

所谓怀旧,无非是寄情太深,不自觉地为记忆抹上了玫瑰色,朱重八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是也。真把那碗馊饭、豆腐渣、烂菜叶烹制的汤端上桌,是一口也喝不下去的。“小时候味道”的校园餐也是一样,硬如砖头的桃酥、淀粉含量九成九的狮子头、猫都不吃的腥臊杂鱼,都是童年梦魇。今天端到餐桌上,更难以下咽。

唯一可以怀念的是,我们当年的校园餐是订餐制,吃不吃全凭自愿。我因为住得离学校近,家里又宠爱,一通软磨硬泡,家长恩准中午回家吃。于是每天中午都在同学们艳羡的目光中昂首而归,虽然家里其实也只是留了些剩菜,但总比学校的伙食香。

或许真有学校食堂靠谱的,但那绝对是少数。当年普遍贫困的物质条件,校园餐能好到哪儿去?小时候的味道,是贫穷的味道。20世纪90年代后日渐富裕,家庭餐桌也变得丰富起来,但是校园餐依然乏善可陈。直到现在,吃饱吃好早已不成问题,校园餐依然时不时闹出大新闻。

2023年,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鸭脖鼠”沸沸扬扬,直到警察叔叔介入、外网玩梗,才结束了这场“指鸭为鼠”的闹剧。

图/网络

或许有人要说,高职的食堂是自办的,和中小学校园餐的“严格监管”不同。可是,严格监管下的中小学校园餐,真是什么净土吗?随手在网上搜一下,就能搜出大把的黑料。集体食物中毒、垃圾桶装饭菜,甚至拿喂狗的剩菜给学生吃的,比“鸭脖鼠”的惊悚程度低多少?

怀旧是对现实的不满,但怀旧改变不了现实的困境。玫瑰色的“回忆杀”滤镜,不过是逃避现实的借口罢了。

现实不容逃避,校园餐不好吃、不安全的老大难问题,是近乎绝望的无解。

02

每次校园餐闹出大新闻后,都是老生常谈的“两句半”。一句是严查严处责任人,“鸭脖鼠”事件以校长书记下课、供餐企业被严罚了事。第二句是加强监管,严格执行××制度、强化责任落实、“×个最严”(鸭脖鼠的处理意见中是“四个最严”)。反正“从严从重”已经成了此类事件通报的标准写法,无一例外。

还有半句,则是媒体、舆论的评论中常见的,那就是“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和模式”。虽然是半句,却是最能玩出花样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习借鉴”就没停过,从学校自办食堂升级为专业餐饮企业的集中供应,从现做现吃到预制菜、复热菜的标准化生产,从行政部门主导到家委会参与决策,每次“学习借鉴”都可以写一堆旁征博引的论证报告、调研报告,还能承包好几年的年度工作总结。

不能说这些堆积如山的文案工作都是形式主义,毕竟学习是真学习、借鉴是真借鉴,白纸黑字写的大部分都落实了。但是,校园餐还是那怂样,不好吃、不安全的问题从未真正得到改善。

“学习借鉴”,南橘北枳。发达国家那一套不是不好,却是水土不服。校园餐的管理监督机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依托大系统的子系统。局部借鉴是发挥不出功能的。离开了大系统的支持,家委会不过是众星捧月的花瓶、合规性背书的橡皮图章罢了。毕竟“软肋”在人家手里攥着,有几个家长敢头铁?

所以,“学习借鉴”只算半句,主要看点还在“从严从重”那两句。“从严从重”几乎是国人对公共事件处置的绝对信仰。所谓信仰,绝大部分都是虚无缥缈的。神仙显灵、菩萨保佑,有几个人见到过?“从严从重”改变了多少公众关切的老大难问题,谁能说得清?

图/CFP

个案的严处重罚很解气,但是“惩前”从不“毖后”,“永不再犯”的信誓旦旦改变不了“下不为例”的屡教不改。不改有不改的道理。系统性BUG法不责众,倒霉蛋被天雷劈是小概率事件。即便东窗事发,还有连捂带盖加甩锅的机会,凭什么就怕那小概率的天打雷劈?

加强监管更解决不了问题,甚至监管本身就是问题。提高校园餐供应的准入门槛,这个证那个证,成吨的合规性限制,再来个非请勿入的招投标程序,把市场竞争排除个干干净净。这样的严监管,只会让行政垄断的赢家赢得更舒服。在严监管的护城河圈出的自留地里,好官我自为之和肥水不流外人田表里一体、固若金汤。

总之,“从严从重”、“学习借鉴”的解题思路不改,校园餐注定是车轱辘话反复说的无解之题。

03

既然“从严从重”、“学习借鉴”始终解决不了问题,是该换个解题思路了。那就是打破行政垄断思维桎梏,在市场机制中找破局之策。

校园餐无解的症结,就是统一采购、集中供应的行政垄断。

学校自营食堂,校园餐供给是各校行政部门的“小垄断”,监管难点在于分散。教育部门就那么点人手、资源,几十上百个学校食堂,哪能面面俱到?现在大型供应商接手的“大垄断”,监管对象都是巨无霸,背景强大、盘根错节,监管难度比“小垄断”只大不小。

小的管不住,大的管不了,不妨回到原点:校园餐为什么必须统一采购、集中供应?无论贴上多少情怀、道义的标签,校园餐本质上只是针对特定人群的餐饮服务罢了。

搁在二三十年前,学校办食堂的统一采购、集中供应,还能说是技术条件限制的不得不办。当年遍地食堂,校园也不可能例外。但是,现在还有必要吗?至少在物流、餐饮高度发达的中心城市,尤其是四大一线,学校食堂是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

中国有全世界最发达的外卖配送体系,一天配送1.4亿份外卖餐饮。其中40%,也就是5600万份外卖,是在四大一线配送的。而四大一线的中小学生加在一起也不过1000万左右。如果校园餐全部以外卖配送方式送达,按照每4人一单计,一天增加250万份,仅仅增加了4.4%的外卖工作量,完全可以承受。

所以,四大一线的校园餐根本不需要集中供应。既然不需要集中供应,也就不必统一采购。各人点个人的,各家点各家的不就行了?

图/CFP

实际上,“单位办食堂”的团餐制早已是明日黄花,苦苦支撑“团餐产业”的正是在校学生群体。相关行业报告显示,在校学生是“团餐消费”的主要最大群体,占比高达77%。在成年就业群体中,除了少数大衙门的“铁饭碗”人士和部分大型企业职工还在吃食堂,大部分都是各自觅食,大宗是点外卖。孩子的爹妈都已经不吃食堂了,为什么一定要孩子们吃食堂?

肯定有人会提出安全因素。的确,对孩子们的餐饮安全应该更加高度的重视。这是校园餐集中采购、统一供应的主要理由。然而,不应忽视的是,集中采购、统一供应也放大了安全风险。

集中采购的规模越大,安全风险集中爆发的破坏力也越大。过去各家学校自办食堂,一家食堂出问题,最多就是撂倒几十上百个学生。现在几十家、上百个学校的大型供应商如果出问题,就会威胁成千上万学生的健康。严监管非但不能减少风险,反而会扬汤止沸进一步放大风险。

因为,严监管排除了大量中小餐饮企业进入,校园餐供应必然走向寡头化、垄断化。要么不出事,出事就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说,校园餐集中采购、统一供给的严监管,意味着政府承受了巨大的道义风险,甚至是政治风险。即便从潜在的安全风险角度考虑,严监管和集中采购、统一供给也是不兼容的。

涉及未成年人的餐饮安全,监管不可或缺,那么应该改掉的就是集中供应、统一采购。也只有砍掉集中供应、统一采购衍生的庞大利益链,政府的监管角色才能回归中立,监管职能才能被激活。

去行政垄断、开放校园市场,接轨外卖产业,才是校园餐难题的正确解题思路。

比如说,允许、鼓励大型外卖餐饮平台为校园餐定制专门平台,政府监管部门制定校园餐卫生安全标准、营养标准,并实施监管,能提供符合标准的餐饮企业都可以在平台上经营。订餐权还给家长和学生。哪个平台的配送服务更好、性价比更高,就用哪家。哪家餐饮企业的饭菜更好吃、价格更实惠,就选哪家。

市场竞争之下,一定会有真正做得好校园餐的专业企业脱颖而出。这当然会有一个磨合过程,也会有一定的试错成本,但是总比行政垄断的“一直试错一直错”要好。

至于说“学习借鉴”,大可不必。

发达国家的“大系统”学不来,东施效颦的局部学习学不好,就不要装外宾了。还不如扬长避短,利用我们外卖产业高度发达的产业优势,从市场中寻求破局之路。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花小钱办大事,换这个能大幅降低... 根据新国标,2025年10月1日之后出厂的新能源车将被统一强制大换血,届时中国新能源车的安全性会往上...
如何快速查询新能源车的电池报告... 冬天续航掉得比手机还快,原本能跑 400 公里,现在开 280 公里就亮红灯 —— 这到底是天气的锅...
4年两登清华教材封面 比亚迪D... 近日,比亚迪第五代插混技术再次荣登清华教材封面的消息,引发行业极高关注。 比亚迪DM技术凭借在插混领...
496.22km/h登顶全球汽... 一道红色闪电撕裂德国ATP测试场的跑道,496.22km/h的数字定格在显示屏上,中国汽车工业从此驶...
从传承到突破,欧拉5能为纯电S... 2025年9月22日,长城汽车旗下的欧拉品牌正式公布了其全新纯电SUV车型的官方命名——“欧拉5”。...
产业焦点 | 发展超预期,中国... 导语 十四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已逐步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 十四五...
巧手筑国防,创意展风采——图里... 为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2025年9月19日,图里河镇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