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和蓝海,谁说不可兼得?
创始人
2025-09-24 12:40:19
0

【文/观察者网 席亚洲】

9月22日下午,央视公布了人民海军“福建”号航母的三种主力舰载机首次进行舰上弹射的高清视频画面。

不仅中国网友在调侃,美国人自己也在问:“我们的F-35C什么时候能从‘福特’级航母上弹射?”

没错,如果不是“福建”号上歼-35弹射的视频,可能连美国人自己都忘记了“福特”号至今仍无法部署F-35C这件事。

至于为什么“福特”级上无法部署F-35C,目前可以找到的公开新闻里都是些片汤话,比如福特的电磁弹射和电磁阻拦系统没有完成对F-35C的适配工作,尚未完成福特级作战系统与F-35C的整合等等。不过,最后的结论就是,2025年福特返厂改装之后,才会开始尝试弹射F-35C。

换句话来说,“福建”舰确实创造了世界上从航母上用电磁弹射器放飞第五代战斗机的先例。不过这句话定语还是有点多,毕竟F-35C目前已经在几艘改装过的“尼米兹”级航母上进行了实战部署,同时它也在陆上的电磁弹射器上进行过放飞试验,所以——理论上,按道理讲,谁知道呢,或许吧,大概吧,可能吧,他们还是能按计划搞定从福特上放飞F-35C的。

甚至今天其实看美国网上已经有一些人在说,按照特朗普的脾气,或许会强行命令“福特”号航母弹射F-35C进行试验——因为如果现在就用电磁弹射器强行发射一架F-35C,应该也不会机毁人亡,其成功率再怎么说,应该也远高于1959年拿短程战术导弹把宇航员发射上去吧?那就看美国人如今有没有1959年时那样的勇气了。

只不过如今这样干,也实在是缺乏意义,毕竟可能用不了多久,还会看到更多美国没从航母或两栖攻击舰上弹射起飞的机型也会从“福建”舰或“四川”舰的弹射器上起飞,美国海军与其用各种临时办法做个秀,不如想办法催催船厂和相关科研机构的进度吧。毕竟按照美国人的算法,中国如今的造船业是美国人规模的200倍,这说明美国的进步空间很大嘛,不说一夜之间扩大200倍,那你花一两年时间把美国现有造船能力扩大一两倍,应该不难吧?

从技术角度说,“福建”舰完成弹射试验,是该舰正式服役前的必要步骤,接下来相信该舰还要进行更加复杂的科研实验和训练工作。接下来还有甲板调度,高强度弹射、着舰,带战术背景条件下的放飞、着舰和战机整备,有人机、无人机在舰上的混合作业,在空中的联合作战;以及未来与其他载机舰,比如“四川舰”的配合,与编队内其他舰艇的配合,多个航母编队之间的配合,多航母编队的内部配合,潜艇与水面舰艇的配合,联合防空、反潜、对岸打击演练,海上反侦察、反定位战术演练等等,作为我国第一艘弹射航母,“福建”舰肩负着为后续航母探索新路的重要责任。

未来“福建”号服役初期面临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与“山东”、“辽宁”舰联合作战中,承担起“航母领舰”的作用。虽然歼-15T舰载机未来可能会在这三艘舰上同时部署,因为这种战斗机具备滑跃起飞的能力,但空警-600预警机最好还是在“福建”舰上弹射起飞,尽管理论上它也应该具备轻载情况下滑跃起飞的能力,但那应该是某种应急措施了。

歼-35理论上也可以滑跃起飞,但由于该机需要相对复杂特殊的保障系统,所以应该也同样只具备在“山东”、“辽宁”临时起降,进行加油挂弹等简单整备作业的能力,而要较长期部署和维修,应该还是只有“福建”舰才有这个条件。

所以这次完成弹射的三种机型,已经构成了中国海军未来航母舰载机队的主力阵容,但是应该说还有好几种重要的机型仍然给人留下了想象空间。

比如,类似美国C-2,或者CMV-22的舰载运输机,类似S-3的舰载反潜机,类似MQ-25的加油机,以及类似当年试验中的X-47的舰载无人攻击机。

这其中,舰载运输机、反潜机、加油机的工作,如果需要,可以用空警-600为基础开发出来,并不难。甚至我们可以设想,这些飞机全部是用空警600为基础开发一个通用无人机,能够搭载不同的设备执行不同的任务。

不过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考虑到研制进程,项目复杂度,风险控制等因素,再加上我军目前航母运用上也和美国人有所不同,也没有必要一定要有样学样。

首先,舰载运输机方面,可以用目前哈飞、昌都正在试飞的新概念直升机为基础来开发,尺寸上比CMV-22略大,具备折叠旋翼的能力,这样就可以从岸上基地较快的抵达在较远海域活动的航母,然后可以较为简单的着舰、起飞。

相比之下,美的C-2“灰狗”的逻辑是航母可能较长时间在远离基地的情况下活动,就需要用它来将物资、人员送上航母,它最大的用途就是给舰上人员寄送信件包裹,以及理论上必要时可以运送舰载机使用的发动机。

现如今,美国人也不再坚持C-2运输机了,也使用CMV-22来执行日常交通任务,理论上也可以将发动机进行简单拆解后运送上舰,但这样一来,发动机就需要在舰上重新组装、测试,需要的时间和成本会增加不少,所以实际上也只是“理论上可行”而已。

那么我们如果用一种航程、速度较大,运载能力相对小一些的机型,来执行航母海上交通任务,也自然完全可行,不必拘泥于美国人“运发动机”的限制了。

此外,在反潜、加油机这方面,应该说未来基本可以确定会交给无人机去干。我们知道,反潜巡逻机实际上主要承担的是对海搜索,以及目视识别水面目标,反潜方面主要承担“补盲”、“快速反应”的任务,因为现在潜艇技术发展的情况下,反潜作战主要还是得靠水面舰艇和潜艇搭载的大型高性能声呐,飞机上的声呐浮标能发挥的作用其实有限。

所以未来这个工作就交给长航时无人机,这种无人机可以不用太强的隐身能力,类似MQ-25那种准隐身构型即可,同时完成反潜和空中加油任务没有什么问题。

至于无人攻击机,和四川舰通用的攻击-21在近期内已经很够用,未来还可以考虑进一步发展,目前大家已经看到九三阅兵上展示的两种无人制空机当中,有一种也具备较为明显的舰载机特征,未来完全可能登上航母的甲板。

弹射起飞极大地扩展了航母上使用各种固定翼舰载机的想象空间,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服役之初,舰上战斗机联队还有F-4“鬼怪”呢,现在都上F-35了,也就是换了三代舰载机,我们的“福建”舰在未来服役几十年中相信也会迎来更先进、更强大的舰载机。

技术角度的话题差不多也就说到这里,下面说几句关于战略的话题。

上世纪末,中国网上探讨“航母还是核潜艇”的贴子足足有几千层,其中许多今天大家已经熟悉的“老专家”当时也是讨论的重要参与者,那时候笔者还只能看看热闹。

其实今天想起来,“航母还是核潜艇”的核心问题,是我们是否能够通过对称技术手段,建立起强大的海权?

因为核潜艇最大的特点是“非对称”性。

当然后来我们发现,海军实际上是航母和核潜艇都要,只不过在航母领域我们早早得到了“辽宁”舰这样的技术样板,然后又赶上中国造船行业乘风而起的时代,使得我们今天感觉航母已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核潜艇,今天仍没看到理想中的095、096型核潜艇,因为它的相关技术基本无法通过借鉴民用技术来发展。更重要的是,核动力技术发展的周期太长了,其实大家回顾一下我国核电是什么时候开始大发展的,笔者早先在某网络公司参加过某核电项目相关外围配套工作,结果我从那个公司离职都快十年了,才在新闻里看到了这个项目成功并网发电的消息。

不过中国的核电大发展中,基本上把所有理论可行的反应堆都造了一遍,也充分摸索了核动力技术的边界。应该说,接下来不管是核航母还是核潜艇,真正有了坚实的发展基础。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当年的讨论,大家觉得航母可能更遥远一些,但其实核潜艇是基础更薄弱的那个。

回顾这么多年的航母发展,基本上每次航母引起网络舆论热议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声音说我们现在又有了某种新的神兵利器,航母不重要了,“辽宁”舰就是个试验舰,以后不会再发展了,“山东”舰就是个试验舰,后面不会再造了,等到“福建”舰出来的时候,这种声音才算消停了,但也还是有人说我们顶多三、四艘航母,因为航母过时了,等等等等。

而曾经被网民们视作可以替代航母的神兵利器包括反舰弹道导弹、高超音速导弹、076“无人机航母”——也就是“四川”舰,乃至于还有更不靠谱的,说未来可以造腾云了,还要什么航母?未来我们也有类似星链的低轨道卫星星座,还要什么航母?有北斗了,还要什么航母?西北造了几百个风力发电厂,还要什么航母?

“航母无用论”,可能是近30年来最与时俱进的“无用论”了。

尽管这些理论花样百出,但我们可以发现背后的逻辑都一样,说到底都是觉得中国无法建立强大的海权,或者建立了海权也没有什么用。之前有一篇文章里的说法让我印象深刻,就是中国造航母再怎么造能超过美国吗?所以我们与其投入那么大去建航母,建海军,不如去修铁路,顺着铁路发展陆权。

这套理论其实也是由来已久,从上世纪80年代国内理论界在研讨中国海权的问题时,正好碰上彼时“河殇”理论甚嚣尘上,使得国内学界有一种把“黄土”和“蓝海”对立起来的思想倾向。

我们都知道学术界讨论问题需要引经据典,19世纪到20世纪初,确实有不少关于“海权”和“陆权”的理论,比如马汉就提出过,掌握海上霸权的国家不大可能同时是世界第一的陆权国家,而世界第一的陆权国家同样不大可能掌握海上霸权,而海上霸权是不分第一第二的,因为海上霸权只有一个,全世界只能有一个海上霸权,第二名和最后一名都没有区别,因为它无法战胜海上霸权。

但,这些理论都是19世纪20世纪初的理论了,它们甚至都没见过美国和苏联,“超级大国”这个概念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以前的“大国”理论,因为超级大国的实力水平已经完全超乎了通常民族国家的水平,同时拥有海权和陆权只是基础罢了。

另一方面,甚至都不用等到现在,一战前的“存在舰队”理论已经挑战了海上霸权理论,一支足以让海上霸权国的舰队损失惨重的舰队,就足以限制海上霸权。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直到德国因陆上战线崩溃,待在港内的德国公海舰队就是让英国海军基本只能全程看戏,让英国人在北方登陆并直取柏林的计划终究只停留在计划中。当然,公海舰队最后的结局还是耻辱性的,但一战确实验证了“存在舰队”理论的合理性。

以此为基础,到了21世纪,美国人将中国的海上战略称之为“区域拒止、反介入”,实际上这是一种更加积极,以进攻行动代替被动死守的新时代的战略。如果要追溯的话,它的根源或许还是“存在舰队”,就是以实力为后盾,让对手忌惮于采取全面行动可能遭受的后果,而不敢采取行动。

不过,中国海军实际上从未说过我们有“区域拒止、反介入”,事实上中国航母舰队的发展远远不止“区域拒止、反介入”,中国海军的实际战略是“寇可往,我亦可往”。

在拥有强大非对称打击手段的同时,我们也要拥有自己强大的“对称”对抗手段,所谓以正合、以奇胜,在对称与非对称领域,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就是非对称力量是取胜的关键因素,但胜利的基本条件仍然需要用“正兵”,也就是对称力量,来建立。

因此我军仍需要强大的水面舰艇和航母,同时也需要强大的水下力量和远程打击力量。

同时,我们的海权也就有了自己的支点,我们不谋求马汉式的海上霸权,但“多远才是远洋”呢?我们的回答是,只要我们能到的地方,它就不远。黄土和蓝海,可以兼得!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花小钱办大事,换这个能大幅降低... 根据新国标,2025年10月1日之后出厂的新能源车将被统一强制大换血,届时中国新能源车的安全性会往上...
如何快速查询新能源车的电池报告... 冬天续航掉得比手机还快,原本能跑 400 公里,现在开 280 公里就亮红灯 —— 这到底是天气的锅...
4年两登清华教材封面 比亚迪D... 近日,比亚迪第五代插混技术再次荣登清华教材封面的消息,引发行业极高关注。 比亚迪DM技术凭借在插混领...
496.22km/h登顶全球汽... 一道红色闪电撕裂德国ATP测试场的跑道,496.22km/h的数字定格在显示屏上,中国汽车工业从此驶...
从传承到突破,欧拉5能为纯电S... 2025年9月22日,长城汽车旗下的欧拉品牌正式公布了其全新纯电SUV车型的官方命名——“欧拉5”。...
产业焦点 | 发展超预期,中国... 导语 十四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已逐步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 十四五...
巧手筑国防,创意展风采——图里... 为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2025年9月19日,图里河镇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