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市体育中心游泳馆,阳光透过玻璃穹顶洒在碧蓝的泳池里,折射出粼粼波光。15 岁的陈诺抱着水球,站在泳池边迟迟不敢下水 —— 这是他加入校园水球队的第三次训练,可他从小怕水,连洗头时水流过脸颊都会紧张,更别说在泳池里完成 “水中传球”“防守拦截” 这些动作了。
“别怕,我拉着你,咱们先在浅水区走两圈。” 队长林溪伸出手,手掌上还沾着泳池的水珠,却带着让人安心的温度。陈诺犹豫着握住那只手,脚刚触到微凉的池水,身体就忍不住发抖。谁能想到,两个月后,这个连下水都要鼓足勇气的 “旱鸭子”,会在市级中学生水球比赛的赛场上,顶着对方两名队员的防守,稳稳将水球传给队友,助力球队拿下关键一分。而这片曾让他恐惧的泳池,最终成了他突破自我、收获友谊的 “成长赛场”。
一、初遇水球:一群 “门外汉” 的慌乱开局
去年 9 月,学校为丰富体育课程,决定组建首支校园水球队。消息一出,报名的 12 个男生里,10 个是 “冲着能玩水降温” 来的,只有队长林溪有过游泳基础 —— 她小时候学过三年自由泳,是体育老师眼中的 “种子选手”。
第一次训练,体育老师兼教练赵峰推着装满水球的箱子走进游泳馆时,场面立刻乱了套。“教练,水球能像篮球一样拍吗?”“在水里怎么跑啊?会不会沉下去?”“这个护具好重,穿起来能浮起来吗?” 一连串问题抛出来,赵峰哭笑不得。他先示范基础动作:“水球在水中不能拍,得用双手抱球或传球;在水里靠‘踩水’保持身体稳定,防守时要注意别撞到队友;护具是保护你们不被球砸伤,不是救生圈哦。”
可理论听着简单,实操起来全是错。陈诺刚下水就呛了一口水,咳得满脸通红,抱着池边的栏杆再也不敢动;调皮的男生王浩试着在水里 “运球”,结果水球没抱住,沉到了池底,他扎进水里去捞,反而差点撞到浅水区的池壁;最离谱的是替补队员张弛,穿着护具在浅水区练习踩水,没坚持 30 秒就失去平衡,整个人趴在水面上,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一周后的队内小对抗赛,更是乱成 “一锅粥”:有人抱着球在水里原地打转,不知道该传给谁;有人防守时伸手去抢球,被判 “手部犯规”;好不容易组织起一次进攻,却因为队友没接住传球,让水球漂出了赛场边界。赛后,陈诺坐在池边的台阶上,擦着脸上的水珠,小声嘀咕:“我可能真的不适合水球,连在水里站稳都难。”
赵峰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坐在他身边,指着泳池里正在练习的市队队员:“你看他们,刚开始学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呛水、失误。水球的魅力不在‘会不会’,而在‘敢不敢’—— 敢下水,敢尝试,就是第一步胜利。” 赵峰的话,像一颗小石子,在陈诺心里泛起了涟漪。
二、泳池磨合:在水花中找 “团队节奏”
从那以后,训练变得有条理起来。赵峰把训练分成 “游泳基础 + 水球技巧” 两部分:每天先练 30 分钟踩水、蛙泳,再教水中传球、防守姿势;为了帮大家克服怕水的心理,他还设计了 “水中接力” 游戏 —— 两人一组,用双手托着水球从泳池一端游到另一端,先到的组能获得冰镇汽水。
陈诺的进步最慢,赵峰就单独给他 “开小灶”:先练 “憋气”,从 10 秒到 30 秒;再练 “漂浮”,让他躺在水面上,感受水的浮力;最后练 “踩水”,手把手教他腿部动作:“膝盖别太弯,脚掌像踩台阶一样,慢慢发力。” 林溪也常常陪他加练,她会在浅水区放几个彩色浮标,让陈诺围绕浮标练习水中转身,还会故意把水球扔到他身边,鼓励他 “伸手去接,别怕呛水”。
有一次,陈诺练习水中传球时,连续十几次都没传给队友,急得差点哭出来。林溪游到他身边,抹了把脸上的水:“我刚开始学传球时,比你还糟,把球传给了对方队员,还被教练笑了一周。你看,现在我不也成了队长?慢慢来,多练几次就好了。” 那天,林溪陪着陈诺练了整整一小时传球,直到他能准确把球传给指定的队友,两人才披着浴巾坐在池边,分享一瓶冰镇汽水,汗水混着水珠从脸颊滑落,却满是成就感。
除了克服怕水的障碍,团队配合也是大难题。水球需要队员在水中快速移动、及时沟通,可刚开始,大家要么只顾着自己抱球,要么听不到队友的呼喊,常常出现 “队友在身边却把球传给对手” 的尴尬情况。为了培养默契,赵峰让大家在陆地上先练 “战术手势”—— 手掌向上表示 “要球”,手臂横摆表示 “防守”,手指指向某个方向表示 “传球目标”;再到水中实战演练,要求每个人每传一次球,都要喊出队友的名字。
慢慢的,球队有了 “团队样”:林溪在前锋位置能精准射门,王浩的防守拦截越来越熟练,张弛的踩水速度提升,能快速支援队友;陈诺虽然速度不快,却练出了 “精准传球” 的本事,总能在关键时刻把球送到队友手中。赵峰看着泳池里配合越来越默契的身影,笑着说:“现在的你们,才算真正懂水球了。”
三、赛场逐浪:碧水间的成长勋章
今年 7 月,市级中学生水球比赛如期而至,校园水球队迎来首秀。首场对手是去年的季军球队,实力远超他们。比赛前,队员们坐在泳池边,互相帮对方系好护具的带子,陈诺紧张得手心冒汗,林溪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慌,就像平时训练一样,咱们一起拼,输了也没关系。”
比赛开始后,对方果然发起猛烈进攻,凭借娴熟的技术很快以 3:0 领先。陈诺在防守时,因为紧张没及时拦截,让对方又进了一球。他愧疚地低下头,赵峰在场边大喊:“陈诺,别怕!你能传好球,就把球传给林溪!”
听到教练的鼓励,陈诺深吸一口气,重新专注起来。在一次防守中,他抢下对方的球,顶着水流的阻力,快速踩水到中场,看到林溪在对方禁区前挥手,他瞄准方向,猛地将水球传了过去 —— 林溪接住球,转身避开防守队员,将球狠狠砸进对方球门!“进球了!” 队员们在水里欢呼,拍起的水花溅了彼此一身。
接下来的比赛,队员们越打越顺。王浩成功拦截对方三次进攻,张弛多次支援队友,陈诺的传球也越来越精准。虽然最终他们以 5:6 的比分输掉了首场比赛,但队员们没有失落 —— 他们不仅进球了,还打出了自己的节奏。
之后的比赛中,他们吸取经验,配合更加默契。在与另一支球队的比赛中,最后 30 秒,比分 4:4 平,陈诺在中场抢下球,看到林溪被两名队员防守,他突然改变方向,将球传给了右侧空位的王浩。王浩接住球,毫不犹豫地射门,水球应声入网!最终,他们以 5:4 获胜,赢得了球队组建以来的首场正式比赛胜利。
虽然没能闯进决赛,但队员们站在泳池边,看着彼此晒得黝黑的皮肤、手臂上因为训练留下的擦伤,都笑了。陈诺看着泳池里漂浮的水球,突然觉得,曾经让他恐惧的水,如今却成了最亲切的 “伙伴”—— 它见证了自己从 “旱鸭子” 到能在水中自由传球的蜕变,也见证了一群少年如何从 “陌生人” 变成 “并肩作战的队友”。
如今,校园水球队成了学校的 “明星社团”,越来越多的同学报名加入。每天放学后,游泳馆里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水花在池中飞溅,水球在队员间传递,呼喊声、笑声回荡在馆内,成了盛夏最动听的 “浪花之歌”。
陈诺在日记里写道:“以前我怕水,怕的是未知的恐惧;现在我爱水球,爱的是和队友一起在水中拼搏的时光。水球教会我的,不只是怎么在水里传球、射门,更是怎么面对恐惧,怎么和伙伴一起,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盛夏的阳光依旧炽热,泳池里的水花依旧飞溅。少年们的身影在碧蓝的水中穿梭,每一次传球、每一次拦截、每一次射门,都带着青春的热血与勇气。这片碧水,不仅记录了他们的成长,更承载着他们对体育的热爱、对团队的坚守 —— 这就是水球的魅力,在浪花中逐梦,在协作中成长,让每一个平凡的少年,都能在碧水间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