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为观止”“横竖都第一”“桥旅融合新模式”……9月28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建成通车,这一“超级工程”随即引发台媒争相报道,也收到许多台湾网友点赞“了不起”“独步全球”。
近日在贵州出席活动后回到台湾的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由衷感叹:贵州的桥梁建设真是震撼!坐车通过这些大桥如同在云中行驶。对于创下“世界之最”的花江峡谷大桥通车她更感到激动,表示自己如果晚几天回台湾,就可以去实地看看了。
台湾“中天新闻网”援引总台报道介绍,花江峡谷大桥全长2890米,通车后,原本需要绕行2小时的峡谷两岸,现在仅需2分钟即可往来,可谓天堑变通途。
这座被誉为“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超级大桥。不仅桥面距水面高度达625米,创下世界最高纪录,其1420米的主桥跨度也位居山区桥梁世界之首,成为连通贵州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关键枢纽。
台湾“TVBS新闻网”注意到,历经三年建设的花江峡谷大桥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一座融合工程奇迹与观光功能的现代化建筑。该桥配备玻璃景观厅、水幕灯光秀等设施,其通车时间恰逢“十一”长假,大量游客慕名而来,体验桥旅融合的新玩法。
报道称,从空中俯瞰,花江峡谷大桥的壮观景象更加震撼。大桥中段设置了水幕装置,形成如瀑布般的视觉效果,配合灯光系统在夜间呈现出绚丽多彩的灯光秀。游客不仅可以欣赏桥梁的宏伟外观,还能亲身体验各种特色活动:可搭乘透明观光电梯抵达桥梁中部的玻璃观光大厅,体验低空跳伞和高空蹦极等刺激项目,还能继续向上前往桥塔顶部的云端咖啡厅,享受独特的高空视野。
除了多项第一和诸多新式玩法,这座大桥的创新力远不止于此。多家台媒指出,科技赋能为这座世界最高桥嵌入了“智慧神经”。
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面对深谷险峻的自然挑战,建设者创新运用了多项科技手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植入主缆的“智慧索”——三根内置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智能索股,可实时监测主缆的压力、温度与湿度等数据。当湿度超过64%时,“智慧索”系统会自动启动除湿机,有效预防封闭空间内冷凝水导致的钢缆锈蚀风险,为大桥的百年寿命保驾护航。
更令岛内舆论惊叹的是,如此浩大的工程,在混凝土浇筑中所用材料竟是“就地取材”:创新性地利用路基开挖出的白云岩碎石研磨成粉,替代传统紧缺的粉煤灰,通过特定配比达到更优的浇筑效果。这一“就地取材”的材料创新,较原方案节省材料费用约500万元人民币,真正实现了“点石成金”。
岛内舆论赞叹,一项项的创新突破,让这座世界级高桥为世界桥梁工程建设贡献了又一份“中国智慧”。台湾时事评论员赖岳谦表示,大陆的基础建设独步全球,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堪称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