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们曾经报道过,一些热门景点、地铁站等人流密集区域,出现了不少被装在非机动车后座的共享充电宝租赁设备,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平台和相关部门都曾表示,会加大对这类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如今两个月过去,打野的共享充电宝专车,是否依然随处可见?设备采用如此的铺设方式,背后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来看看看新闻Knews记者调查。
这种加装在非机动车上的共享充电宝租赁设备,悄然出现在了很多人流密集区域。像武康大楼所在的这个路口,就有四辆,不远的地铁出站口外,我们也发现了两台共享充电宝“专车”,且柜机基本来自同一品牌。
打开这些电瓶车的座椅,可以看到这些充电宝柜机,取电方式都很野生,有的是剥开电线粗暴绞接逆变器,网上甚至还有教程,出售加装了一些“手搓”的电压转换模块成品,来实现电瓶车改装充电,隐患可想而知。
既然如此危险,为什么野生柜机屡见不鲜?原来,共享充电宝柜机的布设,如果要进入一些人流多的点位,代理商是需要支付入场费用的,有的甚至能达万元。
而将柜机放到路边的电瓶车上,代理商不仅省下了入场费,连场地商户的三成收益也可进自己腰包。这也就难怪代理商们明知隐患,却仍然趋之若鹜,纷纷加入电瓶车改装行列。
今年8月,我们就曾报道过这一“电瓶车柜机”模式,当时,美团方面曾表示,这是代理商渠道的违规铺设,并非美团官方直营行为,他们会加大对代理商这一行为的排摸及整治力度。
这次,我们先以消费者身份联系美团官方客服,对方表示,柜机的铺设需要绑定到固定的场所,他们会现场核查,有问题的话会落实整改。
随后,我们又以代理商身份,与美团共享充电宝的招商经理取得了联系,有意思的是,这次对方居然主动推荐起了“电瓶车柜机”这样的“打野模式”。
对方甚至还主动指导起记者,如何来规避系统里柜机和固定商户的绑定要求。
记者随后扫了十余台“电瓶车柜机”上的二维码,发现这些“流动柜机”的绑定位置信息有的是小区、楼宇停车场这样的非商户点位,还有些则是某某路附近这样的模糊描述,而这些设备的点位,在美团的充电宝地图上根本找不到。
我们又回访了两周前发现多台“打野”共享充电宝专车的地点,根据车牌号,发现部分车辆被转移到了附近的其他路口,但仍在经营着。
可以看到,对于这类明显存在安全隐患的违规行为,平台显然没有履行主体责任,不仅本身的监管机制失灵,甚至还成为了背后的隐形推手。对于这样的行为,到底该有哪个监管部门来给他们上上发条,落实处置,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下一篇:陈勇履新中建集团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