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北地检署侦办的王大陆伪造病历逃兵役案引发广泛热议。检方以主嫌陈志明手机中的涉案信息为突破口顺藤摸瓜,持续扩大侦办范围,近日展开第3波搜查行动,多名民众被拘提归案,其中不乏陈柏霖、修杰楷等大陆观众熟知的艺人。为何台湾逃兵役产业链会如此盛行?有需求便有市场,台湾年轻人不惜铤而走险、甘冒牢狱之灾也要逃避兵役,其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形成的深层困境。
一、服役效益低──时间空耗、技能脱节,成职涯“绊脚石”
对台湾义务役男而言,服兵役常被视为得不偿失的选择:一方面,薪资水平偏低、福利待遇薄弱,有役男直言自己沦为“廉价劳工”;另一方面,服役期间杂务繁多,大量时间被耗费在门面整理上,诸如反复扫地、除草、清理淤泥等无实质意义的工作,现有训练内容既未传授应对现代战争的实用技能,也未提供能助力退伍后生活的职业能力,导致服役期沦为个人生涯的“停滞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年轻人普遍担忧,服兵役会让自己在职业发展中掉队。
二、公信力崩塌──高官“闪兵”、丑闻频发,叠加社会污名
台军的公信力早已因一系列负面事件不断流失:绿营的林昶佐、林飞帆等人,身为政界公众人物却带头逃兵役,让普通民众深感“规则只约束底层人”,军中还不断传出虐兵、自杀等丑闻,这也加深了年轻人的负面印象。此外,台湾社会对军人普遍不尊重,民进党当局甚至公然嘲弄军人是米虫,更打击了年轻人的服役意愿。
三、台海战争风险升高──打不赢,更不愿为“台独”卖命
民进党当局多年来蓄意制造两岸对立、加剧台海紧张局势,直接推高了区域战争风险。面对未来可能爆发的冲突,台湾役男普遍感到恐惧与不安。民进党当局妄图将台湾民众绑上“台独”战车,让民众为其政治私利买单,然而台湾民众早已看穿其用心,不愿为“台独”卖命。加之两岸军事实力差距悬殊,台湾方面在可能的军事冲突中毫无胜算,这进一步加剧了台湾役男的绝望情绪。在他们看来,服兵役已沦为没有实际意义的负担。
在台海局势紧张、服兵役意义存疑等多重压力下,对部分台湾役男而言,逃避兵役的“机会成本”已远低于服兵役的风险与代价。因此,他们更倾向于斥资通过已形成规模的逃兵役产业链伪造病历,换取更长的自由时间、规避潜在的战争风险。
海峡导报记者 叶新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