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严芳婷 通讯员 武组
一排排大棚整齐铺展,一垄垄药材苗茁壮成长,武汉市江夏区乌龙泉街道幸福村膏药铺湾,一座“中医药文化+农文旅”的示范湾正在崛起。
11月5日,武汉市召开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与会人员在膏药铺湾参观时,对这一“国企联村”项目取得的成效给予好评。
2021年,武汉出版集团与幸福村携手结对共建,聚焦中医药文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开启一场从“传统村湾”到“文旅名村”的华丽蜕变之旅。
乌龙泉街道幸福村膏药铺湾草药园
当天推进会上,武汉市发布“国企联村”十大样板项目和农村集体经济“消薄攻坚”行动十大典型村。这些样板项目和典型村,是武汉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生动实践的代表。
推进会集中展示当地探索“国企联村、村企互联、片区联合、强弱联手、跨界联动”五联兴业新路径,推动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壮美画卷徐徐展开。
武汉市召开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
国企联村,通过鼓励引导市属国有企业与乡村开展项目联建,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实践,已成为武汉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特色品牌。在黄陂区青凤片区,甘露山文创城项目投用后一片火热,作为“国企联村”的标杆项目,武汉城建集团不仅带来了冰雪世界综合体等文旅项目,更指导村集体成立劳务公司,带动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村集体经济明显增收。
村企互联,携手合作构建利益联结新机制是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武汉市引导64家优质民营企业结对71个农村片区,通过市场化方式合作兴建特色养殖、民宿旅游等产业项目82个,实现企业盈利、集体增收、农民致富。黄陂区木兰乡引进武汉陂乡园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整乡推进水果冬瓜、贝贝南瓜等特色种植项目,实现5个薄弱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6万元,带动8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
片区联动,打破壁垒“抱团”求发展,是武汉市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探索。长江新区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关、资源相似、规模适当”原则,将173个行政村重新划分为28个片区,建立片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由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兼任第一书记,推动部门资源和片区需求精准对接,今年以来供需清单匹配176条,形成“发展共谋、决策共商、项目共建、成果共享”的区域协同机制。新洲区结合“空心村”党建提质增效,将452个行政村重新调整划定为54个农村片区,确保每个片区都有一个有带动能力的强村牵引发展,推动每个片区成立一家强村公司,集中力量办大事。
强弱联合激活薄弱村经济,是武汉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特色之一,通过党建联建、产业联动、人才联培、治理联抓,探索“结对共富”。蔡甸区张湾街道绕岭村在经济强村官塘村带动下,顺利承接武汉野生动物王国景区外溢客源,依托“知音尚水”项目发展文旅产业,村集体每年稳定增收12万元。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创新“飞地抱团”模式,乌梅村、李湾村整合市级扶持资金,利用太山村闲置建设用地建设厂房出租。项目建成后,4个村每年可获得20万元收益,解决了“有资金无地块”的发展难题。
跨界联动可有效激活乡村振兴动能,在数字化浪潮下,乡村振兴如何插上数字化的翅膀,让数字赋能拓宽增收渠道?江夏区创新“直播助农推荐官”机制,聘请网商协会等担任推广大使,带动全区建成26个电商直播基地,2024年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5亿元,五里界街锦绣村“江夏里”文旅项目通过线上引流,吸引150万人次游客,村集体年增收超300万元。
2021年启动国企联村行动以来,武汉市委组织部、市政府国资委组织发动16家市属一级企业、58家二级企业参与项目建设,与64个农村联合片区结对确定产业项目85个,带动281个行政村年均增收近10万元,有效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以及乡村全面振兴。同时,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支点,部署农村集体经济“消薄攻坚”行动,目前,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已全面消除,一批原先的薄弱村实现转型发展。
上一篇:鹤峰:一泓秋水染峡谷
下一篇:王毅同英国外交大臣库珀通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