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不同人的眼里,呈现出来的形状并不相同。大多数人眼里的时间是线性的,在富有战略眼光的人那里时间是弯曲的。对于后者来说。从弯曲的时间弧线上看到的是未来的关键时间节点,每一个这样的节点都代表着一种前沿的可能性。透过当下的时间表看到未来的发展可能,超前的“时间战略”为社会发展指明方向。
当代社会在加速的框架下,技术的加速最具代表性。缺乏时间战略眼光,就只能听从模仿律的摆布,被动地盯着国际前沿技术、追随别人的前沿技术。这样的技术进步,就全球领域而言算不上独领风骚,只能说与世界同步。国家要发展,在尖端技术上不能满足于一“技”独秀,而应追求“满园春色”,掌握一批不可替代、难以复制的尖端技术。
11月6日,湖北“尖刀”技术攻关项目成果汇报展览上亮出42项标志性成果,覆盖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数字经济与北斗、生命健康五大关键领域。近年来,湖北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攻坚,为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注入强劲动能。
中国苦“尖刀”技术久矣。在过去,我们的技术进步更多是在缩短与世界的差距。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技术强国的行列。继续向前迈进,需要瞄准那些尚处于理念建构方面的技术,评估这样的理念与未来社会的关系,评估这样的技术与未来社会的关系,走在“尖刀”技术从理念到诞生的前面。为此,需要发扬“尖刀”精神,下好技术一流强国建设的“先手棋”,让“尖刀”技术加速在中国大地上拿到第一张“出生证明”。
瞄准“未来所向”,发扬“尖刀”精神,需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下好“先手棋”。
首先,需要下好基础科学领域的“先手棋”。回顾历史上的“卡脖子”技术,大多数不是实验条件方面的短板,也不是技术团队的问题,而在于基础科学上的短板。珠峰的巅峰固然令人称奇,没有珠峰的山底支撑就不会有山巅的独特景观。历史上的“卡脖子”技术,问题多出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薄弱。具有时间战略眼光的人,关心“尖刀”技术,绝对不会就事论事,而是看到关键时间节点上的疏漏。重视基础科学研究,湖北有着独特的优势。高校林立,科研基础雄厚,发扬“尖刀”精神,需要逆向思维,先做强基础科学研究。这样的基础扎实了,“尖刀”的刀柄硬实,“刀剑”的锋芒才有了根基。
其次,需要下好尖刀技术布局的“先手棋”。前沿技术的问世有着偶然的因素,但在科学技术领域没有真正的偶然,只有时间上的超前还是“无意识”。现在,技术加速的启蒙已经成效显著,从国家到地方纷纷布局前沿科技领域的技术发展路线。湖北作为技术强省,瞄准“未来所向”,围绕量子科技、人工智能、人造太阳氘氘聚变、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战略性科技攻关项目,把“尖刀”技术从“士兵”变成“建制”的“连排”。这样的布局,就是技术布局“先手棋”的一个注脚。
下好未来“先手棋”,尖刀技术应用的“先手棋”。“尖刀”精神是完整的,它必须在自己的领域无处不在。从基础科学到技术研发布局的“先手棋”,这些都可以马上变成直接的行动。一种理念是否科学,需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尖刀”技术能否用到刀刃上,是否具有迭代升级的潜质,关键看技术的实践应用效果。在制定技术发展战略的同时考虑技术应用的场景,技术应用的主体,技术受益的对象,技术应用方面的运筹帷幄同样不可或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让这样的生产力达到时代的新高度,需要让“尖刀”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永远走在需求的前面。为此,需要下好未来的“先手棋”。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海明(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编: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