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日这场冲突当前的态势,以及评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都很重要。老胡看到的是,中国离“取得胜利”还有距离,但我们已然占了上风,我们的目标在逐渐实现。
首先,高市早苗的嚣张气焰基本被压下去了,日方派了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金井正彰来中国做解释,这是日方迫于中方强大压力,想要缓和局势的姿态。高市早苗为了保住面子不肯收回她之前的涉台言论,但是日方目前的说辞重点已经集中到日本的台海政策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上来,而非论证高市早苗的说法符合日本的一贯政策。
之前,日方的舆论战重点是歪曲指责中国驻大阪总领事的一个网贴,并要求中方采取“适当行动”。中方的要求则要明确、严厉得多,即高市早苗必须收回错误言论,给中国人民一个明确的交代。现在,中方坚持自己的要求不变,日方则放低了对中国总领事网贴的歪曲炒作,同时,也不再公开强调要中方采取“适当行动”。他们的新调门是,正是因为立场不同,日中之间保持多层级沟通才更为重要,并试图寻找对话机会。
中方已明确排除了中国总理与高市早苗在南非G20会议期间举行会晤的可能性。
第二是,中方采取了一系列实质行动,日方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中国向国民发出避免近期赴日旅游、留学的安全警示,一些航空公司取消去日本的航班,旅行社停止组团前往日本,很多个人也响应了国家的警示。英国卫报援引专家的估计称,短短几天的时间,中国人取消了约50万张前往日本的机票,一些日本的旅店也收到房间退订。中国游客的断崖式减少,将会明显冲击日本旅游业,日本与旅游相关的各种股票均出现下跌,有些跌得很重。
日本驻华使馆也对其在华侨民发了安全示警,但日本没有建议其国民近期避免前往中国。
除了旅游业,日本方面非常担心中国会在稀土供应上卡日方脖子。日本贸易大臣赤泽亮正周一表示,目前尚未有这一动向,但舆论担心如果危机进一步加剧,中国稀土限制就可能走向前台。
西村博之是日本著名的网络大V,他发表了一个非常热的帖子,在X上被转了5千多次,阅读达到2百万以上。他在帖子中写道,“我们不应该听信那些不负责任的网民和名人煽动对华情绪的言论,而应该倾听现实世界中劳动者和农民的意见。如果中国停止出口,日本将面临化肥短缺,导致粮食短缺,以及稀土短缺,这将使日本的高科技产业陷入停滞。俄乌战争最初只是‘空洞的威胁,不会付诸行动’。”
第三,日本在国际上的孤立越来越明显。事情发酵已经一个多星期,但没有一个主要西方国家哪怕是比较婉转地挺高市早苗涉台言论。华盛顿的态度很低调,其他西方国家更是不为高市早苗帮腔,而周边几个国家的态度全都站到了日本的对立面。朝鲜和俄罗斯直接批评了高市早苗的言论,韩国则因独岛之争拉出与日本外交对抗的另一条战线。高市早苗一上台就把日本带入到近年极其罕见的外交冲突漩涡。
总结起来就是,中国通过一周的反制,压住了高市早苗上任以来挑衅中国的气焰,也让整个日本舆论整体上进一步看清了台湾问题是日本碰不得,也根本没有实力主动去踩的红线。
中方刚刚采取了部分行动,对中国自己几乎不产生连带损失,就已经让日方感觉到难受。日本商界的行业领袖们周一会见了高市早苗,敦促她缓和紧张局势。日本最大的商业游说团体——经团联会长筒井嘉信表示:“政治稳定是经济交流的先决条件。”
这次冲突使中方的优势迅速显现出来,这是中日实力对比变化的一次总结。通过今年中美贸易战和中国93大阅兵,日本人对中国的新认知正在逐渐形成过程中。中国到底有多大实力,外界的印象一直是模糊的。发达国家很多人依然认为中国只能生产低端产品,大而不强。但是今年的贸易战成为全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的里程碑。中国成为全力反击美国,并且击退了美方进攻,用实力捍卫了自己尊严和利益的唯一国家。这对长期被美军占领,外交上仰美国鼻息的日本来说,简直就是神话。这些强烈印象正在与这次冲突中中方的实力展示共振,让西村博之那样的声音在日本社会得以发出,并且广泛传播。
接下来,高市早苗在台湾等渉华问题上的表态有所收敛,说话更加小心,有可能会是一个基本趋势。日方会争取高市早苗不明确收回涉台言论,但是用其他方式迂回消除之前言论影响的解决办法。但我相信,中方不会轻易放过她。因为对中方来说,这就是中日之间围绕台湾问题的一次摊牌,我们要彻底消除日本试图影响台海局势的野心,并且通过此役,为我们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的庄严宣示在国际上立威。
上一篇:中国之大,日本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