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李玉麟、通讯员姜胜来、雷灿、冷萌萌、黄佳良)11月20日,武汉东湖宾馆国际会议中心内思想碰撞、共识凝聚,作为“2025中非创新合作与发展论坛”的重要分会场,“中非科技合作促进可持续论坛”在此举办。来自埃及、埃塞俄比亚、塞舌尔等非洲国家的高级政府官员与国内科研院所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之道。
联合国环境署科技司前司长刘健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王振宇在致辞中表示,中非科技合作正朝着更深层次、更宽领域迈进,此次论坛为双方搭建了务实交流的平台,必将推动合作再上新台阶。湖北省科技厅相关领导、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王青锋分别致辞,展望中非科技合作的广阔前景。
《种质资源创新助力粮食与营养安全》,报告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徐延浩
“日益密切的中非科研合作为非洲国家提高科技水平、改善民生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高效机制和动力来源。”埃及科学研究部科技创新基金委主席瓦拉·谢塔在主旨演讲中直言,中非合作的成效有目共睹,期待双方继往开来,深化更多领域的科技协同。
津巴布韦大学农学院主任伊莱加·尼亚库加分享了合作硕果:“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已成功落地津巴布韦,为中津农业生态与经济作物合作奠定了高水平科研平台基础。”这一务实合作案例引发与会者广泛共鸣。
现场观众。
联合国环境署科学司前司长刘健则指出,中国在生态环保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为非洲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政策参考和可行的实践路径,中非在生态治理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王青锋主任
整场论坛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现状及保护需求、资源可持续利用实践案例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
在热烈的互动中,双方凝聚共识、分享经验,为中非科技伙伴关系注入新活力。现场一位科研专家称,中非专家与官员面对面交流,让合作想法更快转化为实际行动。
分论坛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中非创新合作中心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