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随着最后一榀箱梁稳稳落位,成渝中线高铁四川段八标段箱梁架设施工全面完成,为项目按期建成奠定坚实基础。(人民铁道网)
18座桥梁串联起的17.937公里标段,堪称“桥梁博物馆”。施工现场,每榀重达900吨的箱梁如同巨型积木,在建设者们的精心操作下精准对接,误差不超过2毫米。四个月的持续奋战中,建设团队创下单日架设4榀箱梁的纪录,相当于每天"拼接"出近200米的高铁跑道。简阳制梁场采用的“蒸汽养护智能控制系统”,将箱梁养护时间缩短20%;沱江特大桥工地运用北斗定位技术反复校准,确保每根桥墩垂直度堪比绣花针般精确。这些技术创新与严谨施工,都浇筑在每一寸铁轨之下。

350公里的设计时速,意味着未来成渝间高铁通勤时间将压缩至1小时以内。在成都工作的重庆人,未来下班路上就能完成视频会议,到家正好赶上晚饭。这样的便捷生活,正吸引着数十万在两地交社保、跨城购房的“钟摆族”。产业领域的变化更为显著。龙泉驿汽车城的零部件供应商发现,以往需要半天才能送达重庆的货物,未来通过高铁配套产业园,两小时就能送到客户手中。这条钢铁动脉将串联起两地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六大产业集群,为区域经济发展装上“涡轮增压”。
从地图上看,成渝中线高铁如同一条金线,串起沿途9个
区县的珍珠。资阳的果园因高铁建设迎来更多认养客户,铜梁的废弃纺织厂正被改造成文创园,都看中了未来高铁带来的区位优势。这条轨道带来的不仅是速度,更是资源配置方式的革新。专家测算,当通勤时间缩短至1小时,成都的科研资源与重庆的制造能力将产生“化学反应”,预计每年可催生200亿元以上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就像当年沪宁高铁重塑长三角,成渝中线正成为撬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
早晨在成都品茶,中午到重庆吃火锅,晚上还能赶回成都看演出。这种生活方式的变革,正在一榀榀箱梁的累积中悄然成型。未来,连普通的豆花都可能通过这条高铁,成为连接两地的特色美食。(龚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