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的改革遇到了阻碍,竟然有三百八十户居民成为了“钉子户”,他们的行为与敲诈勒索并无二致,但最终却被郑强教授用一招轻松破解!
那么,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信很多人对贵州的教育现状知之甚少,这并不令人意外,因为整个贵州省只有一所211高校,即贵州大学,且在同等级学校中,其教育资源相对较为匮乏。教师队伍力量薄弱,校园环境也让人堪忧,因此愿意报考的学生自然寥寥可数。
面对这样的困境,历任校长都感到无从下手,直到郑强的到来才终有所改变。上任之初,看到那破旧不堪、杂乱无序的教学楼,和那几乎为零的绿化面积,郑强立刻意识到进行改革的必要性。他提出了三个主要改革措施:其一,建立一套教师评估与考核体系,以提高教师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二,积极寻求投资,最终从省政府和民间筹集了四十亿的科研资金,用于购买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聘用众多知名学者;其三,扩建校园,郑强亲自与政府进行沟通协商,最终达成了拆迁周边居民房屋、扩建贵州大学的相关协议。
在改革的初期,一切进展顺利,可以说万事俱备,只待东风,眼看只需居民签字,贵州大学的全面“蜕变”便指日可待。然而,没想到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问题突如其来!
大学附近的三百八十位老旧民房的户主竟然联合恶势力,坐地抬价,开出远高于市场价的拆迁赔偿要求,甚至威胁如果不满足他们的条件,他们就会一直拖着,看看谁能耗得起。这让拆迁办的工作人员愁眉苦脸,最后不得不找到郑强,询问他是否有什么应对之策。
面对这种局面,郑强初时也感到无计可施。正当他一筹莫展时,意外的好消息降临了。贵州军区的领导向他送来了参与一场演讲会的邀请函。这个机会令郑强眼前一亮,他有了主意。会议当天,他没有迟疑,毫不留情地在军区首长、各级将领和解放军战士面前讲出贵州大学所遭遇的“困扰”,直接指出那些居心叵测之徒的真实身份,痛斥了那三百八十户居民的无耻行径。
如果说这是一场演讲,那更好比是在下战书。现场的军人们立刻爆发出阵阵雷鸣般的掌声,齐声表态,绝不能让这些小人耽误贵州教育的前景!消息迅速传遍了社会,三百八十户居民和背后的势力顿时变得无话可说,或许是感到理亏,或许是担心舆论压力,他们很快就愿意签字,并承诺按期搬离。
随着这一问题的解决,贵州大学的改革也终于不再受阻,新校区迅速建成。在郑强的不懈努力和不断创新下,目前这所大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当地成千上万的师生带来了福祉。所有的一切,郑强都功不可没,让我们为他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