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论和面试备考前期,不少人都在网上四处搜罗热点材料背诵,想着要是考试面试碰到热点,直接把背的内容拿出来用就行,可这想法也太天真了。
出题人难道不知道大家会背热点、押题吗?要是真按着大家想的出热点,那出题人得多傻啊,大家可别低估出题人的智商。
公务员考试,包括很多考试,大多都会刻意避开热点,就算以热点为切入点,考察角度也跟大家预想的不一样,目的就是反押题。
每次热点一出来,市面上培训机构就打着押题的旗号,针对热点弄出一堆模板式回答,这些热点几乎被机构玩烂了,毫无隐私可言。考生再把这些模板背得滚瓜烂熟,要是还出热点,那考生张口就背,这考试还有啥考察意义呢。
可即便如此,机构还是热衷于搞热点,考生也追捧套路模板,归根结底还是很多考生对体制内考试的基本精神理解错了,又贪图省事不愿思考。
公务员考试,不管是申论还是面试,重点都是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像文字表达能力、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提出论证观点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基本知识积累等。
很多人连申论和面试的大纲要求都不看,其实大纲要求就体现了体制内考试的方向和精神,大家准备的方向应该是大纲要求方向,而不是押题和固定模板套路。
如果一门考试能被押题、套路,那这考试就太失败了。
再看公务员考试的形式,多种多样,申论有广东地区、江浙地区、云贵地区、事业单位、国考等不同地区和类型,形式差异大,像国考申论材料阅读难度大,对阅读理解要求高;云贵地区申论较传统;江浙、广东地区申论选材结合地方实际,题目创新度高;有些事业单位申论考试直接让写调研报告。
面试形式更是丰富,有无领导小组、结构化小组、面谈、答辩式、结构化等,出题形式中综合分析题就有现象类、观点类、现象观点类、哲理寓言类、漫画类等多种。
很多考生为了省事,追求针对性,考福建公务员就报福建培训班,考广东事业单位就报广东培训班,培训机构也迎合这种心理,搞出各种千奇百怪的培训班,但其实这种针对性的培训班作用有限。
因为大家不可能只参加一两次考试,各种考试机会都要抓住,要应对这么多不同形式的考试,就得把握考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提升基本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押题、琢磨热点、热衷套路模板,都是注重形式,注定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不过,研究热点也并非毫无意义,关键在于借此提升自身能力。
就申论来说,像拿妇女就业市场权益受侵害的材料,让分析概括出妇女遇到的问题;再拿疫情期间防疫工作者权益受侵害的材料,让概括防疫工作者遇到的问题,虽然材料不同,但对阅读理解、分析概括、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是一样的。
所以平时看材料、练习题,不要只追求形式,要注重能力提升,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面试也是如此,很多人觉得面试是笔试后的事,其实面试功夫也在平时。
平时不思考分析问题,没有一套思维方法,遇到问题全凭感觉反应,也不练习语言表达,那考场上就只能结结巴巴靠感觉。
虽说可以参加短期培训班背套路模板,但平时看到社会热点,像美国加征关税等,有意识地系统思考,就能提升思维水平。
比如曾经认为自由主义是经济真理,但历史证明自由经济只存在于少数时间段;曾经觉得美国制度完美,如今却看到其相对优势下降、问题暴露,西方经济政治制度经不起考验。
分析这些问题,可以站在不同角度思考,像扶贫热点中,官员做表面工作、形式主义,可能是因为上级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基层事情多没精力、为了晋升夸大成果等原因,通过这样的思维方法分析,就能应对各种综合分析题。
要提升体制考试能力,有几点很重要。
一是掌握基本思维方法,可以自己总结,也可以学习别人的,像 “拷问人心” 这种方法,平时多练习,考场上就能熟练运用。
二是要有一定练习量,多练真题,不是追求答案,而是提升能力和总结思维方法。
三是多说多写,平时多公开讲话提升表达能力,多写作培养申论能力和今后工作写作能力,写作过程就是分析思考、提出论证观点的过程,能全方位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