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高校里任职很舒服,薪资高事情少,实际上压力也很大,基本上所有的高校都在执行“非升即走”的考核原则,对于青年教师而言,会面对比较严重的影响。从清华北大,到民办高校都是如此。
您不能说这个考核方式没效果,毕竟很多高校都通过这个方法提升了自己的学术水平,否则也不会推广的如此广泛, 但是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在规定聘期内晋升副教授的考核制度,未达标者将不再续聘。这种竞争总是会让一些心理上不过硬的年轻学者就会做出令人遗憾的选择。
作为国内比较出名的中外合作院校之一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在外面名声不小,而日前,该校一位41岁的副教授黄恺,在结婚刚满月之际,竟选择跳楼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让人想不出他究竟是为了什么?
8月19日,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官网化学副教授黄恺的介绍页时,页面一片黑白,显然黄恺老师已经离开了人世。有消息称,黄恺副教授是2025年8月12日不幸离世。从流传出的聊天记录看,他的离世似乎与学校“非升即走”的考核制度有联系。据说,与他同一批进入学校的同事都顺利通过了考核,虽然黄教授的成果最好,但是唯独他没有通过考核。
黄恺副教授的履历可圈可点,但是似乎总差了那么临门一脚。他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深造,师从诺奖得主John。从个人主页上看他的成果:在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CS Nano, Angew. Chem. In. Ed. 等顶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8篇为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1篇为共同通讯作者。
但是缺点在于目前高校考核里只有NSC(含大子刊)+其他是大额加分项,其他的刊基本上只看发表的数量,从这点上,他的成果就有点一般化了。
更关键的是,目前能查到的资料看,黄教授手里没有可落地的重点研发课题,这才是他最大的短板,没办法给学校提升实力。所以非升即走就疑似落到了他的头上。
当然我们不能说他离世一定是是学校非升即走的考核造成的,因为没有具体的证据证明这个情况,毕竟选择轻生有太多种可能性。
其实选择轻生,尤其是刚结婚1个月,显然心理承压能力太差,根本不适合做科研,也不应该结婚,还害了刚与他步入婚姻殿堂的妻子。好端端的姑娘,一个月变二婚了。真是让人感到唏嘘。
就算非升即走离开了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难道在更低一档次的院校找不到工作么?这书真是白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