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这条路会有曲折、坎坷出现,但是信心和底气还是有的。
内容合作 | 微信号:waitan2022
邮箱:tbeducation@daznet.cn
文丨Alice 编丨 Luna
2025年的A-Level放榜日,一位来自巴基斯坦的18岁少女Mahnoor Cheema,成为了英国乃至全球媒体争相报道的“学霸奇迹”。
在短短两年内,她完成了24门A-Level考试,其中23门取得了A*或A的成绩;此前,她在GCSE阶段更是修读了34门课程,33门拿下最高等级9分,只有一门是8分。
凭借这份近乎完美的成绩单,成功敲开牛津大学医学院的大门。
今年中国区属首次采用独立卷,但中国考生遇到的对手,早已不只是国内同龄人,而是全球范围内像Mahnoor这样的“超级卷王”的挑战。
上岸名校,真就每一条路都越来越难了?
24门A-Level考出23个A/A*
巴基斯坦天才少女卷翻全球
这位巴基斯坦裔少女Mahnoor Cheema来自伦敦西北部的 Henrietta Barnett School,根据媒体的介绍,她的智商高达161,比霍金和爱因斯坦还要高。
她在年纪轻轻时就加入了全球顶级高智商组织门萨MENSA,成为全球智力排名前2%的人群之一。
这种高智商和超凡的学习能力,在她小时候就初露锋芒。六岁时,Mahnoor Cheema就读完了《哈利・波特》系列书籍;十一岁时,她已经能背诵整本牛津英语词典。
不同于大多数普通英国学生只选择三到四门A-Level科目,她却提出了一个逆天的想法,她希望一次性修读31门A-Level。
学校老师一度认为这几乎不可能实现,在经过协商后,双方最终妥协到23门课程外加一门EPQ。
即便如此,这依旧是远远超过常规学习负担的挑战。她的选课清单几乎覆盖了各个学科领域,从心理学、社会学、法律到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从拉丁语、德语、法语到计算机科学、电影研究等多个领域。
更令人吃惊的是,这24门课程中,23门课程拿到A/A*,最后如愿获得牛津大学医学专业的offer。
事实上,这并不是 Mahnoor第一次创造纪录。早在16岁时,她就在GCSE考试中取得了33个A*和1个A的成绩,刷新了世界纪录,其中有24科是通过自学完成的。
Mahnoor Cheema的成功并不是偶然,这与她独特的学习方法和生活习惯密不可分。
她有着一套另类的睡眠作息:放学后睡三个小时恢复精力,晚上7点醒来继续学习,直至凌晨2点才上床睡觉,每天最后一小时则用来弹钢琴放松身心。
这种看似违背常规的安排,却完美适配了她的学习节奏。
她曾坦言自己有很多兴趣爱好,所以想学习很多科目,这并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
Mahnoor Cheema最喜欢的科目是数学和科学。在她看来,学习是一种享受而非不是负担,如果享受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那就不叫倦怠。
虽然,凭借完美的成绩单,Mahnoor Cheema顺利进入名校,但是可以看出她并不是为了升学才学习更多A-Level课程。
她对知识的热爱纯粹又热烈,每一门课程的学习都是基于自身兴趣。“对我来说,最大的乐趣在于学习这门学科和丰富的知识——考试只是资格证明。”
“一个很大的误解是我只是一个考试机器人,但我确实考的很多科目也需要分析。对于电影研究,我必须创作、剪辑、撰写剧本。而对于英语,你必须培养自己的批判立场。”
这种内生动力让她在旁人看来繁重的学习任务中找到了乐趣与价值。
“洋高考”全球化,
中国学生高分越来越难
Mahnoor Cheema的故事之所以引发如此强烈的共鸣,当然并不只是因为她的传奇故事,也有一部分源自对当下教育环境的映射——同样步步高升的大学录取成绩,让人感受到“内卷的窒息感”。
尤其对中国考生来说,A-Level被广泛接受,原因有三:
这种趋势让A-Level逐渐成为全球学子的标配考试。在某种意义上,它已超越英国本土教育意义,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大学入学竞争工具。
剑桥大学国际考评部(CAIE)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A-Level报考人数突破68万,比去年增加5万。增长点主要来自东亚,尤其是中国、日本和韩国。
因此,A-Level不仅是一场英国的本土升学赛道,更是全球化背景下学生们共同面对的“洋高考”。
特别是今年A-Level在中国考区首次启用独立命题卷之后,高分越来越难拿已经成为学生和家长的共同感受。
01
分数水涨船高,A*门槛创纪录
官方虽然多次强调,中国区独立卷在结构、审阅和标准上与全球保持一致,但现实情况却让人压力倍增。
今年CAIE物理科目的A线直接涨到212分,比去年提高了3分,数学科目更是卷到极致,A*的分数线冲上了226分,不仅创下历史新高,还比其他地区的最高分数线高出整整16分。
同样今年爱德思考试局也对中国考生的数学科目采用了独立试卷(WMA11-14)。
但中国区分数线与国际分数线总体差异不大,P1和P2的A分数线一致;A2阶段P3中国区域卷的A*分数线仅比国际卷高2分,为65分。
由于A-Level等级划分基于比例,中国考区考生整体成绩偏高,导致分数线水涨船高,无形中加剧了内卷。
这意味着中国学生即便整体水平很高,想要拿A*也要付出比其他地区更大的努力。
02
文理科差距越来越大,理工科继续“内卷”
如果仅仅是分数线提高,还则罢了,但A-Level不仅要看考生考得怎么样,更要看别人考得怎么看,依据排名给等级。
拿CAIE的分数线来说,进阶数学的A*分数线飙升到226分。跟题目难度降低(计算量与思维要求下降)、理科尖子生扎堆,这些因素都有关系。甚至不少中国考生吐槽“被做局了”。
在其他地区,理科强、竞争激烈的场景也在上演。根据《卫报》报道的英格兰的情况,数学依旧是A-Level最受欢迎的科目,连续12年位居第一,今年报考人数还增长了4.4%;物理也冲进前六。
商业研究首次进入前五,经济学等与就业直接挂钩的学科热度大涨。
相比之下,文科类科目热度则在明显下降。心理学报考人数下降3.3%,生物学下滑4%,历史更是跌出前六,退到第七位。
这些学科爆火背后,都有就业的光环加成。不难想象,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选科时,倾向于从未来就业或申请专业的角度出发,这会加剧理工科赛道的内卷。
对于成绩优秀、志在申请顶尖名校的中国学生来说,扎堆数学、物理、化学不仅让竞争更激烈,也意味着即使拿到高分,优势可能依然有限。
03
脱产学习,值得吗?
近些年,不少中国学生为了在A-Level考试中冲高分,以一种“孤勇者”的姿态离开原有学校,转而进入培训机构或直接脱产学习。外滩君也曾报道过。
但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有落差。脱产学习虽然能让学生在时间安排和学科进度上更灵活,但少了同龄人的陪伴和校园生活,很多学生在社交和心理上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同时,近来也有一些争议,让脱产学习的道路更蒙上一层阴影。
比如在社交媒体上,有学生分享自己申请港校时遇到的尴尬:学校要求提供完整的高中成绩单,甚至会直接打电话回访原高中老师,确认学生是否真的在读。
对于已经完全脱离原学校体系的脱产考生来说,这无疑增加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英国方面,申请机制也在变化。自2025年9月起,UCAS申请表将进行改革:
个人陈述变为三个结构化问题,在“受教育信息”模块里增加了对学习方式的详细说明,包括自学(仅考试)、全日制、非全日制,以及线上或线下学习等选项。
换句话说,学生的学习路径将更透明地展现在招生官面前。至于这种背景信息会不会影响最终录取结果,目前还需要持续观察。
ALevel分数不断膨胀,
“4A*时代”,还能卷什么?
在牛津最新的录取数据中,有21%的申请者拿到了3A*或更好的成绩,而实际拿到offer的,3A*及以上的比例更是高达40.5%。
在英国本土,尽管英国考试监管机构 Ofqual 没有回应过,但关于“分数膨胀”的议论更是没停过。
今年,英格兰还获得了疫情以来的最好成绩。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的所有学生中,28.3%获得了A或A*。
而中国学生的处境更是压力巨大,更擅长的理科越热门,竞争就越大;单独设置试卷能否得到真正一致的公平对待……那么还有什么突围之法吗?
首先第一条,成绩是门槛这条不会改变。现在不同区域的分数线都有差异,那么提前规划升学地区,选好考试局,善用组合策略,利用好地区分数差和自己的分数,可谓未雨绸缪。
但如果只有成绩,很可能会陷入劣势。外滩君就听说有人实考3A*,结果剑桥自然科学、IC生物工程都没有录取。
那成绩以外看什么?外滩君过去曾分析过,近几年英国录取有个特点,就是对申请的要求逐渐从“扁平化”向“立体化”发展。
比如A Level大考的题目越来越注重考察对知识的“理解”,而不是“解题技巧”;
比如牛剑面试里一些看似出人意料的题,实则再考察思维和知识“你能想象一个没有法律的世界吗?”“为什么大多数食草动物不是绿色的?”
所以,从“答题者”“做题家”转型为“思考者”“未来改革者”,培养批判性、创造性和知识应用能力,应该早早提上日程。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其实英国大学眼下也正面临着财政等一系列关乎存续的问题,因此对招生格外重视。
一是向本土生源倾斜。UCAS最新数据显示:高达82%的offer持有者成功锁定第一志愿大学,18岁学生录取人数同比增长4.7%,创历史新高。
甚至像剑桥大学这样的顶级学府也提出可以主动放宽入学门槛。剑桥招生主管曾表示:如果课程要求AAA,而学生成绩为AAB,只要B不是核心科目,依然可能被录取。
数据表明,仅8月初全英129所高校就为本土生提供了22,600多个补录名额,力度之大也属罕见。
二是英国大学也一直挺喜欢中国学生的。根据UCAS的数据,今年中国学生录取人数12,380人,增幅高达13%,强势领跑招生生源地。
一直以来,A-level都很适合中国学生的“体质”,未来也会是上岸英国名校、英联邦地区名校的便利选择。或许这条路会有曲折、坎坷出现,但是信心和底气还是有的。
参考资料:
(上下滑动浏览)
1. Student with higher IQ than Stephen Hawking gets 23 A-levels (after her school questioned her over her attendance record!)
2. Demand for Cambridg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oars
3. Five key takeaways from 2025's A-level results
4. Exam results 2025: Cambridge International A levels relea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