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王新瑞
潮新闻新开《青年说》栏目。无论你是大学同学,还是职场新人,诚邀你一起谈论青年所关心的话题,大胆抛出新锐观点、打开新奇脑洞,让社会倾听青春的声音。投稿邮箱:zjrbpl@126.com,来稿请注明“青年说”。
图源:视觉中国
从传统的卷绩点、卷竞赛、卷社会实践,到现在的“抢跑”卷实习……如今的大学生越来越忙不过来了。优质的实习可以锻炼专业实践能力、为职业生涯早做准备。可原本是高年级学生或应届生才需考虑的实习问题,如今已经悄然下沉至大二甚至大一学生之间。
当“实习要趁早”的口号被就业焦虑不断放大,越来越多低年级本科生被推着提前踏入实习市场,在本应深耕专业基础的阶段,陷入了一场“赢在起跑线”的盲目内卷。多年以来,“赢在起跑线”的竞争观早在学校里被默认为真理,可从来如此,便对吗?
其实,实习焦虑的低龄化蔓延,早已不是特殊现象。在新闻、金融、互联网等强调实践的行业里,这种焦虑更是成了一种“流行病”——刚学完新闻学概论的大一新生,就会被学长学姐告诫“想进主流媒体,大一大二就得攒实习履历,不然简历都会石沉大海”。于是,不少学生把盲目积攒实习当成首要目标,只为简历上比别人多一行相关经历;有人明知实习内容并不能真正锻炼能力,也硬着头皮去,觉得“有总比没有强”;还有人盲目跟风,看到同学去新媒体实习,自己也不管是否喜欢或者能否学到技能,便匆匆投递简历。
在学业与实习的双重压力下,学生过早地被浮躁与功利吞噬,却鲜少有人思考:以凑数为目的的实习,往往让学生陷入“重履历轻能力”的误区——以新闻行业为例,学生们忙着赶下一个实习,却没时间沉淀,可新闻价值判断能力、文字报道的平衡这些需要专业知识支撑的核心能力,恰恰是低年级时在课堂上、在深度思考中才能养成的专业功底和知识底气,可在盲目攒实习的焦虑里,这些最该重视的东西,反而被抛到了脑后。
大学教育应该是静水深流,前两年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在合适的阶段就要做好这个阶段应该专注的训练,把知识之根扎深,培养深度思考的知识底气。因而,对于尚欠缺专业能力和技能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过早接触实习可能会让他们陷入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过度追求实习经历不可避免地挤占了学生大部分学习时间;另一方面,企业提供给低年级实习生的工作,往往停留在基础工作层面,很难接触到行业的核心工作,得不到系统培养。这种非专业的实习经历,终究成不了日后求职路上的核心竞争力。低年级学生过早把精力放在实习上,就像没砌好地基就忙着装修,看似走得快,实则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埋下隐患。
学生过早职业化的背后,是对实习意义的严重误读。实习的本质,是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专业知识、明确职业定位,而非单纯为简历“贴金”。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盲目跟风的实习风气,正在偏离大学教育的本质价值。大学四年,不是一场抢跑比赛,而是一段需要沉下心来积累的成长旅程。要在审慎的自省中沉淀知识底气,在现实的包裹里扎实完成专业学习,用真才实学和对专业的热爱,冲破低龄化实习焦虑的雾霭。别为了赢在起点,就提前输掉了能支撑自己走一辈子的知识底气。这才是对未来最负责的选择。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