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大一是拿奖学金的黄金期
创始人
2025-09-11 13:38:46
0

山西运城中院原副院长孙世芳索贿案

大一上学期为什么是拉开差距的开始

01 大学里的奖学金,到底有哪些?

奖学金并不是“成绩好就能拿”这一种,不同类型的奖学金,申请门槛和侧重点不同,大一新生完全可以精准出击。

国家级奖学金:含金量最高,金额也最高(通常8000元 ),但竞争激烈,对成绩(专业前10%左右)、综合表现(竞赛、学生工作等)要求极高,大一新生可作为“远期目标”,先了解评选标准。

毕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大一就明晰方向,点滴积累,未来才有可能够得着这份荣誉。

国家励志奖学金:面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金额5000元,成绩要求稍低于国奖(一般专业前30%),同时需要提交家庭经济困难证明,适合符合条件的新生重点争取。

这是国家给予经济困难学生的激励,努力学习不仅能提升自己,还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帮助。

校级奖学金:最贴近新生的“目标款”,通常按成绩排名划分等级(比如一等奖、二等奖),金额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这类奖学金评选规则相对简单,核心看大一学年的绩点排名,部分会参考德育表现(比如考勤、志愿服务),是新生“跳一跳就能够到”的机会。它就像成长路上的小勋章,见证着你每一步的努力。

专项奖学金:学校或企业设立,比如“文体奖学金”“实践奖学金”等,侧重某一方面的能力(比如运动会获奖、参加社会实践)。

如果新生有文体特长,或愿意主动参与实践活动,这类奖学金也能成为“加分项”。

02 为什么说“大一”是拿奖学金的黄金期?

很多人到大二、大三才后悔没在大一发力,正是因为大一的“特殊性”,给了所有人重新起跑的机会。大家起点几乎一致,差距还未拉开。

刚从高中过渡到大学,所有人都在适应新的学习模式(比如自主选课、无人监督的课堂),没人知道“绩点”的重要性,也没人提前研究考试重点。

这时只要你稍微用点心,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很容易在成绩排名中“脱颖而出”。

反观大二、大三,学霸已经形成固定的学习节奏,想从他们手里“抢”名额,难度会大很多。大一就像一场新的马拉松,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你只要率先发力,就能占据领先优势。

课程难度低,易拿高绩点。 大一的课程以“基础课”为主,知识点相对简单,只要上课认真听、课后及时复习、考试前做好冲刺,拿高分并不难。

而到了大二、大三,专业课难度飙升,想保持高绩点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容错率更低。

竞争压力小,“隐性对手”少。 大一新生中,不少人还处于“放松状态”,要么忙着参加社团、谈恋爱,要么沉迷游戏、熬夜追剧,真正把“拿奖学金”当目标的人并不多。

这种情况下,只要你明确目标、专注学习,相当于“在少数认真的人里竞争”,成功率自然更高。

当别人还在迷茫徘徊,你已坚定踏上追逐奖学金的道路,成功的天平自然会向你倾斜。

03 想抓住机会,大一这几件事必须做好 知道了机会在哪,更要清楚该怎么做。

把“绩点”放在第一位,吃透每一门课。

课堂上积极表现:上课别久坐后排,尽量往前坐,跟着老师的思路走,避免走神。 积极回答问题,每节课至少主动发言一次,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这样平时分就更有保障。

老师都喜欢积极主动的学生,你的表现会在平时分上有所体现。

考前充分准备:考前2 - 3周开始复习,结合老师划的重点、往年真题(可以找学长学姐要),针对性刷题,确保“会的题不丢分”。

同时,要善于总结归纳,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体系,这样在考试时才能灵活运用。

提前摸清规则,做“有准备的人”。

研究评选办法:开学后第一时间,去学院官网下载《学生手册》,重点看“奖学金评选办法”,明确绩点占比、德育加分项(比如担任班委、参加志愿服务能加多少分)。

关注加分渠道:除了成绩,要清楚哪些活动、比赛能加分,提前规划。比如有些学校参加学科竞赛获奖能加不少分,那你可以提前组队,为竞赛做准备。

适当参与“加分项”,但别贪多。

选择合适的学生工作:竞选班级的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事务相对轻松,能加德育分),或加入学院的志愿者服务队(参加几次活动就能积累志愿服务时长)。这些既能锻炼自己,又能为奖学金申请加分。

参加高含金量竞赛: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选择1 - 2个含金量高的竞赛,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 全身心投入备赛,争取拿奖,为自己的简历添彩。但要注意,不要因竞赛耽误太多学习时间,毕竟成绩才是核心。

最后 大一这一年,看似漫长,实则是大学四年“定基调”的关键期。

所以一定别等大二、大三看到身边人拿奖学金时才后悔,从现在开始,把“高绩点”作为核心目标,摸清规则、专注发力,你会发现,拿到奖学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奖学金它不只是一笔钱,更是对你大一努力的认可。

如果你想要在大学拿到奖学金,一定要抓住大一这个黄金窗口期,别让自己在未来留下遗憾——毕竟,大一的机会,错过就真的没了!

想拿奖学金、助学金,

关注这12个申请通道!

"别让钱成为上学的绊脚石!国家12类奖助政策+学校补贴,从奖学金到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到基层就业补偿,总有办法让你安心读书。成绩好能拿1万国家奖学金,困难学生有6000励志奖,连路费都有'滋蕙计划'兜底。大学是人生转折点,这些政策就是为你准备的跳板。"

最近收到不少家长和同学的私信,都是问考上大学了钱不够咋办。说实话,每年这时候我都特别能理解这种焦虑 —— 通知书攥在手里,一边是高兴,一边是愁学费生活费,那种滋味真不好受。但今天我得掏心窝子跟大家说句实在话:现在上大学,真不用为钱愁白了头!
就拿今年来说,光是国家层面的奖助政策就有 12 类,再加上学校自己的各种补贴,只要你肯上心研究,路子多着呢。我带过不少学生,有的孩子家里条件确实一般,但靠着这些政策,不光没耽误学业,还硬生生靠奖学金、勤工俭学攒下了第一笔创业启动资金。所以今天咱不搞虚的,一条条掰开揉碎了说,哪些钱能拿、怎么拿,我再掺点这些年见过的真实案例,保准你听完心里亮堂。

一、成绩好的同学,这些 “硬通货” 奖学金必须冲

先说最让人提气的 —— 奖学金。别觉得这是学霸的专属,我见过不少普通学生,就靠大一一年卯着劲学,最后拿了国家励志奖学金,不光解决了生活费,还给家里寄了钱。

国家奖学金(本专科) 这个是真・硬通货,每年 1 万块,全国就 12 万个名额。但它的 “特别优秀” 可不是光成绩好就行,我去年带的一个学生,专业课第一,还带队拿了省级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最后评上了。学校老师私下跟我说,这种学生不光学习好,身上那股劲儿就不一样,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都没落下。所以想冲这个的同学,从大一开始就得规划,别光闷头读书,多参与点能锻炼能力的活动。

国家励志奖学金 更实在,6000 块一年,专门给家庭困难但学习拔尖的学生。我印象最深的是 2023 级一个女生,单亲家庭,妈妈打零工供她上学,她大一绩点 3.9,申请时把家里的情况如实写了,辅导员看了材料都心疼。最后拿到钱,她先给妈妈买了台洗衣机,剩下的钱分学期当生活费。这种奖学金的关键是 “贫困证明 + 成绩” 双达标,学校一般会让你填家庭情况调查表,如实填就行,别不好意思,政策就是给需要的人准备的。

研究生的奖学金额度更高,国家奖学金硕士 2 万、博士 3 万,学业奖学金很多学校覆盖到 80% 以上的研究生。我一个朋友在 985 读博,每年光学业奖学金就 3 万,加上国家助学金 1.3 万,基本不用家里掏钱。但研究生奖学金更看重科研,发论文、做课题很重要,所以想读研的同学,从本科就得有意识培养科研思维。

二、家庭困难别慌,这些 “保底” 资助能托底

要是家里确实困难,别担心,国家早想到了 “保底” 政策。我见过最极端的案例,一个学生考上大学时,连去学校的火车票钱都凑不齐,最后靠 “滋蕙计划” 和学校的绿色通道,顺利报到了。

国家助学金 是覆盖面最广的,平均每年 3700 元,分 2500、3700、5000 三档。怎么评?学校会先让你申请 “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比如低保户、建档立卡户、残疾学生这些,一般能评上最高档。我之前在招生办帮忙时,见过有的学生不好意思填,最后错过了申请时间,其实完全没必要。这钱就是给困难学生的,你不领,反而浪费了政策善意。

国家助学贷款 是 “救急钱”,本专科生每年最多贷 2 万,研究生 2.5 万,在校期间利息全免,毕业之后再慢慢还,最长能还 22 年。这里有个小窍门:生源地贷款比校园地贷款更方便,在户籍所在地的教育局就能办,带着录取通知书、身份证、户口本去,十来天就能批下来。我邻居家孩子去年贷了款,他爸总担心 “欠着国家钱”,其实这贷款利息低,毕业找份普通工作,每月还几百块压力不大,先把学上了才是正事。

还有 **“滋蕙计划”**,专门给中西部特别困难的新生,一次性给路费和短期生活费。这钱不用申请,是当地教育局根据高中上报的贫困生名单推荐的。我老家在河南农村,每年县教育局都会统计考上大学的贫困生,符合条件的直接打钱到银行卡,去年标准是省内 500 元、省外 1000 元,别看钱不多,对有的家庭来说,就是 “最后一公里” 的路费钱。

三、这些 “特殊通道”,既能挣钱又能长本事

除了直接给钱,还有些政策既能解决经济问题,又能锻炼能力,甚至对未来发展有好处。我常跟学生说,别光盯着 “领钱”,这些 “特殊通道” 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勤工俭学 是最常见的,学校里的图书馆、食堂、行政办公室都有岗位,一小时 12-15 块,每月能挣 800-1500 元。我带的一个学生在图书馆勤工俭学,每天晚上值班两小时,既能看书又能挣钱,期末还拿了奖学金。但要提醒一句:别为了挣钱耽误学习,有的学生一下课就去兼职,结果挂了科,反而得不偿失。

服兵役资助 是 “一举三得” 的好事:服役期间保留学籍,退役后学费全免(每年最高 2.5 万),还能锻炼意志。我表哥家孩子,大二时去当兵,两年后退伍回来,学费不用交了,学校还给他评了 “优秀退役军人” 奖学金。现在他毕业考了公务员,有服役经历还加了分。不过当兵辛苦,得做好心理准备,但对想历练自己的男生女生来说,是条好路子。

基层就业补偿 适合愿意去基层的学生:毕业后到县以下单位工作满 3 年,学费全退(每年最高 2.5 万)。我一个学生在云南支教了 3 年,回来后不仅学费全补了,考事业单位还享受了 “基层服务人员” 加分。现在很多地方缺人才,去基层既能解决经济问题,又能积累经验,对考公、评职称都有好处。

四、学校里的 “隐藏福利”,别等毕业才知道

很多人不知道,大学里还有不少 “隐藏福利”,这些政策不在国家统一清单里,但各学校都有,得自己主动问。

临时困难补助 就是 “救急钱”,比如家里突然出事、自己生病住院,都能申请。我见过一个学生,父亲突发脑梗,他急得要退学,辅导员知道后帮他申请了 5000 元临时补助,还联系了校医院减免部分医药费。这种补助审批快,一般一周内就能到账,关键是要主动找辅导员说情况,别自己扛着。

校内奖学金和社会捐赠奖 也不少,有的企业会在学校设奖学金,比如 “XX 企业励志奖”,金额从 1000 到 1 万不等,评选标准可能更侧重实践能力。我以前带的学生里,有个女生学市场营销,参加了学校和企业合办的比赛,拿了二等奖,不光得了 5000 块,还直接拿到了实习 offer。

还有科研补助和创业补贴,现在大学鼓励学生搞科研、创业,有的学校给参与课题的学生发补助,每月几百块;创业团队能申请场地补贴、启动资金。我认识的一个研究生,跟着导师做项目,每月补助 1200 元,还没毕业就靠专利转让费挣了几万块。

别让 “钱” 成为你人生的绊脚石

每年都有家长问我:“冯哥,我家孩子考上大学了,但我们实在拿不出钱,要不就让他别读了?” 每次听到这话,我都急得直摆手。

本人做升学指导 20多 年,见过太多贫困生靠政策改变命运的例子:有的靠助学贷款读完博士,现在成了大学老师;有的靠勤工俭学攒钱,毕业开了自己的工作室;有的从 “绿色通道” 走进校园,现在成了资助政策的宣传员。他们的起点都不高,但都没被钱难住,因为他们知道:国家不会让任何一个想上学的孩子掉队。

最后想跟准大学生们说几句实在话:

申请资助不丢人, 靠自己努力改变命运才光荣;
拿到钱要规划着花,别乱买东西,把钱用在学习和提升自己上;
记得感恩,但不用自卑,你和其他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未来全靠自己拼。
今年的录取通知书还在陆续寄出,不管你来自哪里、家庭条件如何,都请记住:大学是新的开始,钱的问题有办法解决,但错过上学的机会,可能会遗憾一辈子。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广州廖一帆爸爸火了!硬刚家委会... 新学期才刚开始,许多家长就已经感到身心俱疲。 如今孩子上一年级,完全不是过去那个“背个书包就能自...
启航新学期 逐梦新征程 永州市... 红网时刻新闻9月11日讯(通讯员 蒋宏群 李红喜 文群英)9月9日上午,永州市综合职业中专校园内彩旗...
晚潮|我的老师谢培生 潮新闻客户端 汪菊珍 我初中的语文老师姓谢,名培生,是个三十多岁,温文尔雅的女性。 谢老师站在讲台...
新传院长开学致辞来了 新学年伊始,各大新闻传播学院的院长们为新生带来了精彩致辞。我们整理了其中几位院长的发言内容或核心观点...
明年首招!西南林业大学中外合作... 9月9日,西南林业大学与泰国农业大学联合申报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西南林业大学泰和林学院...
华为2026届校招启动!这6所... 8月15日,2025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发布,排名展示了全球领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学,中国内地共有...
卡哇伊不去湖人是因为老詹!无理... 在2019年的NBA自由市场上,卡哇伊·莱昂纳德的去向成为了球迷们热议的话题。最终,他选择了洛杉矶快...
那英老公被曝“出轨”:中年夫妻... 文丨李月亮 静女夭夭每晚八点四十 陪你看世事那英的婚姻,也跟普通人一样。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而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