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放弃教师岗位,去更换职业的聪明人,后来过得怎么样
创始人
2025-09-12 02:25:20
0

今天是教师节,在今天我们都知道,教师岗位是一个受人尊敬、竞争激烈的稀缺岗位。

但要是回到四十年,那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80、90年代,有一批“聪明人”争先恐后地逃离教师岗位,去进入广阔的其他空间,寻找属于他们的机遇。

时至今日,他们也大都进入中老年了,他们现在过得怎样,后悔了吗?

两代人的“出走”:从逃离贫困到追求自我

上世纪80年代,教师的社会地位远非今日可比。

工资微薄,社会上流传着“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的俗语。

在那个以进入党政机关、国营大厂为荣的年代,教师更像是一个无奈的备选项。

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改行潮”席卷了教育界。

与今天年轻人追求“自由”和“兴趣”不同,那一辈教师的“出走”,目标明确得近乎悲壮:逃离清贫,奔向一个更有“前途”和“地位”的体制内岗位。

党政机关是首选,哪怕是去乡镇的农技站,在当时看来也比当老师强。

90年代末,改革大潮汹涌而至,国营企业纷纷倒闭,曾经的“铁饭碗”一夜间碎裂。

不少本向国企的人纷纷下岗,退休金仅有3000元左右,悔不当初。

与他类似的,还有那位为了抹去“不光彩”的教师经历,未将工龄计入档案的公务员同学,退休金因此大打折扣;更有甚者,一次性买断十几年工龄,拿着十几万下海经商,最终血本无归,连养老保险都无力购买。

他们的悲剧,是个人选择的失误吗?不完全是。

他们只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岔路口,选择了一条当时看来最宽阔、最平坦的大道。

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更高级别的“稳定”,一种从一个“单位”跳到另一个更有保障的“单位”的安全感。他们无法预见,支撑这种安全感的整个经济体系,会在十几年后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80、90年代,那些坚守岗位的老师,如冯老师,最终迎来了人生的“反转”。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日益重视,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稳步提升。冯老师退休时,退休金“一个顶他俩”,在曾经瞧不起他的连襟面前,终于扬眉吐气。从结果来看,他的“坚守”无疑是“聪明”的。

然而,这种“聪明”是一种被动的、顺应时代浪潮的智慧。

他赌赢了,赌的是国家政策的走向和教师这个职业的长期价值。而那些改行失败的人,他们也曾是众人眼中的“聪明人”,他们敏锐地抓住了当时的出路,只是没能预料到时代的急转弯。

赵老师的经历则更像一出命运的悲剧。

他曾是县里的优秀教师,为了能生一个儿子延续香火,在9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最严格的时期,主动放弃公职。

他下海经商,一度赚得二十万,在县城买了房,成为了那个年代成功的范本。

然而,他为之付出一切的儿子,却在一次意外中溺亡。

四十年后的今天,“聪明”的定义正在被重新书写。

清华硕士“五华柚”拿起文眉针时,她并非一时冲动。

2016年,她作为消费者,就敏锐地察觉到这个行业可观的利润。

毕业后,她遵从社会期待,考编、进大厂,但“当螺丝钉”、“被发配任务”的工作模式让她感到窒息。

最终,她选择了一条能“掌控全局”且能带来丰厚回报的道路。

这是一种主动的、定义自我的“聪明”。她不再将自己的价值与名校光环、体面工作深度绑定,而是务实地将个人兴趣、专业审美(美术学院的背景)和市场需求相结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

她的月收入是很多普通教师的好几倍,更重要的是,她获得了主宰自己工作和生活的主动权。

时代的答案:从单一赛道到多元人生

从80年代教师改行潮,到2025年清华硕士当文眉师,两代“聪明人”的选择,勾勒出中国社会四十余年的变迁轨迹。

第一波浪潮,发生在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转轨的十字路口。

人们的思维惯性还在于寻找“组织”和“单位”,职业选择的本质是在有限的几个体制内赛道上进行押注。选择的风险是系统性的,一旦押错,个人几乎没有挽回的余地。

第二波浪潮,则出现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

年轻人面临的不再是几条固定的赛道,而是一个可以自由组合、跨界融合的职业旷野。

根据Soul App的研究院报告,心理健康、情感陪伴、体验经济等新职业方向正受到Z世代的热捧。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这个职业本身也在经历深刻的变革。一方面,职业倦怠、薪资待遇等老问题依然存在。

另一方面,随着出生人口的变化,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教师“超编”的现象。

据报道,2025年湖南衡山县因小学入学人数减少,启动了教师转岗计划,将部分在编教师分流至其他事业单位

这预示着,未来教师职业的“稳定性”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对比两代人的出走与坚守,我们或许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从来没有一劳永逸的“正确”选择,只有与时代共振的“合适”选择。

八九十年代的“聪明人”试图通过更换赛道来赢得整个人生,却可能因为赛道本身的塌陷而满盘皆输。

今天的“聪明人”则更倾向于成为一个手握多种技能的“斜杠青年”,他们明白,真正的安全感,不来自于任何一个“单位”或“编制”,而来自于自身不可替代的价值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广州廖一帆爸爸火了!硬刚家委会... 新学期才刚开始,许多家长就已经感到身心俱疲。 如今孩子上一年级,完全不是过去那个“背个书包就能自...
启航新学期 逐梦新征程 永州市... 红网时刻新闻9月11日讯(通讯员 蒋宏群 李红喜 文群英)9月9日上午,永州市综合职业中专校园内彩旗...
晚潮|我的老师谢培生 潮新闻客户端 汪菊珍 我初中的语文老师姓谢,名培生,是个三十多岁,温文尔雅的女性。 谢老师站在讲台...
新传院长开学致辞来了 新学年伊始,各大新闻传播学院的院长们为新生带来了精彩致辞。我们整理了其中几位院长的发言内容或核心观点...
明年首招!西南林业大学中外合作... 9月9日,西南林业大学与泰国农业大学联合申报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西南林业大学泰和林学院...
华为2026届校招启动!这6所... 8月15日,2025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发布,排名展示了全球领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学,中国内地共有...
卡哇伊不去湖人是因为老詹!无理... 在2019年的NBA自由市场上,卡哇伊·莱昂纳德的去向成为了球迷们热议的话题。最终,他选择了洛杉矶快...
那英老公被曝“出轨”:中年夫妻... 文丨李月亮 静女夭夭每晚八点四十 陪你看世事那英的婚姻,也跟普通人一样。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而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