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
*A-历年考研真题试卷与参考答案*
2003-2025年南京师范大学617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试卷
2001-2025年南京师范大学617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参考答案
2006-2025年南京师范大学811中外哲学史考研真题试卷
2010-2025年南京师范大学811中外哲学史考研真题参考答案
*B-配套笔记*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第五版)【无第六版】
《中国哲学史》(马工程第二版)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修订版)
2021年南师大814中外哲学史(A)考研真题答案详解
简答题(每小题 15分,共 60分)
1.简述孟子的性善论。
【考查知识点+解题思路】
考查孟子性善论的知识点,概括总结即可
【鸿知考研网参考答案】
(一)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有内在的道德的知,情,意,这是人固有的道德属性,道德性是人最根本的特性。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二)人都有仁义之心,之所以丧失良心,是因为不善于保养。孟子提出“求放心”即把那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回来的要求。
(三)道德生活具有内在性,人作为道德主体,自己为自己下命令,自己支配自己。这-主体既是意志主体,又是价值主体,更是实践主体。
(四)“良心”即“本心”,本心是性善的基础或根据。本心是上天赋予的。善性良知是天赋与人的,是先于经验的,是人区别于他物的类特性,类本质,在人之类的范围内具有普遍性
(五)仁义礼智这些道德规范,源于本心,只是人们常常不能自己体认本心,因此需要常常反躬自省,自省自己的本心。
(六)孟子强调“诚”“诚”是真实无妄,是天道的运行规律,又是一种道德体验的状态,是对“天”的一种虔诚,敬畏之情。
*C-配套题库*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第五版)【无第六版】
《中国哲学史》(马工程第二版)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修订版)
==2026南师大考研参考书目==
2026南京师范大学哲学考研全套资料(617马克思主义哲学+811中外哲学史)【真题答案+笔记+题库】-鸿知考研网
==2022-2025南师大考研参考书目==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李秀林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哲学史》(上、下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哲学史》编写组,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