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真能分成导读课、推进课、交流课吗?
创始人
2025-09-22 21:09:32
0

作为教师,可以成为阅读的关注者与陪伴者。所谓的“指导”,最重要的就是参与交流,平等与学生交换阅读的感受,在学生需要时解答疑惑,成为一个“咨询顾问”的角色。

文丨文小荷 何捷

编辑丨当代教育家编辑部

本文字数2978,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

至此,整本书阅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之一。

在高中的必修、选修、选择性必修三类课程中,都能见到

“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身影。

也就是说,

整本书阅读将伴随学生

12

年基础教育语文学科的学习,是一项持续开展、不断进阶的学习任务。

因此,如何确保任务完成,成为研究的重点。

鉴于此,新课标给出了

“教学建议”。由于建议来自课标,一线教学中自然将其升级为“要求”。

例如,建议之一是

“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阅读整本书”,

因此,一线教师就开发出了导读课、推进课、交流课,让整本书阅读这一任务群,从“教”的层面,在课堂教学上得以保障;

建议之二是

“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

,因此在教学中,多见教师鼓励学生分享阅读经验,说出自己在阅

读时的发现,鼓励学生表

达阅读中的独到见解;

建议之三是

“拓展学习空间”

,故而在新时代的整本书阅读实践中,多有涉及各种媒介的融合式阅读,还加入了人工智能进行解读等。这两条建议,均从“学”的层面提出具体要求;

建议之四是

“考查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

,所以整本书阅读的学业结果也成为考试新宠,纳入试题命制范畴,是时代最为亮眼的新题型。在日常教学中,各种阅读单据、评价表格等层出不穷,让整本书阅读在学习检测这一“评”的终端环节研究成为可能。

全面立体的研究体系,让整本书阅读实现新课标提倡的

“教学评一致性”,让这一学习任务群的推进呈现欣欣向荣之势。

仅从“教”这一首要因素去看整本书阅读,可以发现具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例如,阅读一本书,是否都要开设导读课、推进课、交流课?各种课型是否能够明显区分?执教的价值有多大?这些问题值得一线教师更为深入地思考,提醒教师更为冷静地展开实践。

在整本书阅读“教”的环节,能发现明显存在三个问题。

其一,

课型划分过于泾渭分明。

教师往往喜欢直接亮出不同课型进行执教,但实际执教中又无法做到明显区分。导读中间也有交流,分享中间有引导,推进过程类似总结。找不到一把标尺,明确地区分三类课的界限。

其二,

执教内容出现含糊交叉。

上述情况下,必然导致执教内容的含糊不清。如,所有的导读课,基本上都能看到读封面、读目录以及邀约阅读打卡等执教内容。仅以阅读打卡为例,这是推进中的辅助工具。

再如,推进课中有经典片段欣赏,这也可以视为导读中的样例欣赏,即通过一个窗口,让学生看到书本的优点,从而产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其三,

学情多样难以区分把握。

任何一本书都有不同的学生出现

“读过”和“没读过”的差别,无法在教学时参考整齐划一的学情。此外,还可能出现“读了和没读差不多”“读过之后毫无收获”的情况。

从家庭环境差异来看,学生进入学校,面对这些必读的古今中外经典名作,不同家庭中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别很大。

例如依据统编教材的执教安排,和五年级学生谈及中国古典名著,就出现部分同学熟悉书中的人物形象,部分同学了解书中的重要情节,而还有部分同学暂时没有阅读的学情。

学情的差异,让教学设计成为难题,更难以区分不同的课型进行班级集体推进。

对整本书阅读

“教”的问题的思考,聚焦在

是否真有导读课、推进课、交流课这三类课?真需要划分为三个类型分别执教?

毕竟阅读一本书,任何一位同学都不是“一张白纸”。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一任务群的学习,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在“教学提示”中的指导意见,带来启发。

高中课标的指导意见简洁、干脆,让一线教师知道自己

“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例如“课时可安排在两个学期,宜集中使用,便于学生静下心来,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阅读一本书”;又如,“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还如“教师应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地参与交流讨论,解答学生的疑惑”。

可见,在高中阶段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非常注重让学生自己读书,发挥学生在读书这一学习活动中,真正的主体能动性。

,可购买《小学整本书阅读》(何捷主编)

作为教师,可以成为阅读的关注者与陪伴者。

所谓的“指导”,最重要的就是参与交流,平等与学生交换阅读的感受,在学生需要时解答疑惑,成为一个“咨询顾问”的角色。

而与此相对的各种“教法”“引导法”或者说是“活动”,从读书的角度来看,恰是一种干扰。

虽说高中生的阅读和小学生的阅读有较大的差别,但读书这回事,应该是人类共有的文明活动。不论年级,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也能在一定的能力层级上不断进阶。

高中课标给出

“教”的明晰指导意见,可以给小学老师在“教”的改进上提供参考,统一执行“整本书阅读课”。到高中阶段,升级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

改良的设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改良

1

:模糊三种课型的边界,融合为统一的实践

从概念的建设上,模糊对三种课型的明晰分类。

教师可以从内心认定:带学生读书的课,就叫整本书阅读课。即在这节课上,学生可以交流阅读的心得,教师可以组织和阅读相关的活动,大家可以围绕着和阅读这本书相关的信息进行交流。

教师可以体现出对阅读的召唤,激发出学生对阅读的渴望。学生既可以展示自己已有的阅读成果,也可以向教师提出和阅读这本书相关的问题。

部分读完、读过的同学,还可以分享阅读经验、成果、体会,全体师生可以针对与这本书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度讨论。

改良

2

:突出交流分享的学习形式,还原阅读真相

在阅读课上最重要的、最主流的学习活动,就是交流与分享。

教师是交流分享的组织者与参与者,学生是交流与分享的核心力量。交流的内容是和这本书相关的,分享的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理解与感受,或者说是阅读中产生的困惑。

这就是对阅读真相的还原。任何人在读书时,都充满着好奇,是在兴趣的激发下才自愿翻开书本的。

同时,在阅读的过程、阅读之后,一定伴随着诸多疑问,需要有人和其陪伴,有人与其交流,还要有人解开其心中的疑惑。

在班级中共同阅读,在课堂上参与阅读,把整本书阅读上成课的意义也就在于此。即让整个课堂成为一个充满魅力的学习场,让交流与分享随时随刻可以展开。课堂学习,还原阅读这件事的本质。

改良

3

:弱化教师的主导,让阅读信息交换更顺畅

以往上课,教师往往喜欢主动地做课件、举办各种活动。阅读课上得细碎,一会儿让学生看这个,一会儿让学生读那个、说某个内容

……其实,这就是教师阅读代替学生阅读的表现。展示和分享的,是教师个人的阅读结果,而非学生的阅读学习结果。

例如,让学生阅读书本封面、目录等,没有太多的收益。在这个出版繁荣的时代,不同版本、不同出版社的书,其封面、目录都不尽相同。当教师主导活动过多,气势过强,教师个人的表达意愿过高时,都应视为对阅读学习的干扰。

与其如此,不如弱化,让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更为顺畅,学习活动更为主动与频繁,让阅读的本质得到保障。

整本书阅读,在

“教”的层面是否需要分三类课型?是否可以统一融合为“整本书阅读课”?这是一个很敏感也很有意思的话题。本文提供的信息供大家讨论,犹如阅读一本书一样,尽量各抒己见。讨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思考和研究。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5年09月第09期[上半月]

编辑:孙彦晗

二审:董慧慧

三审:张雪丽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高中生多元升学规划?看完你就明... 高中生多元升学规划?看完你就明白了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高中生的升学路径已不再局限于传统高考这一条独木...
美团崩了!多网友称无法点外卖,... 9月22日,多用户反馈美团外卖功能瘫痪,“美团崩了”相关话题词引发热议。 据东方财经报道,美团...
【基层动态】杨惠街道惠龙社区组... 培训中,拥有丰富经验、从事家庭教育多年的社工黄老师结合多年实务经验,从校园霸凌的案例、定义、类型切入...
三明市教育局关于开展2025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
面试公告!事关平顶山市联考教育... 根据《2025年平顶山市县以下和部分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联考公告》的规定,现将教育类面试有关事项公告...
“AI面试官”亮相黄石2025...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吕鉴蕾 通讯员 费久相 实习生林月、陈玥颖)9月20日上午,“才聚东楚...
7号种子郑钦文“现身”中网正赛... 湖北日报讯(记者马明玉)9月22日,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正赛签表出炉,郑钦文以7号种子身份...
【地评线】东湖评论:良法善治让... 我们正身处一个数字浪潮奔涌的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深度融入日常,改变了生活方式,重塑了社会形...
中央组织部决定:陈辉职务调整 据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官网消息,近日,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通报了中央组...
《赴山海》:萧秋水没有想到,权... 《赴山海》第27、28集,在峨眉金顶,萧秋水终于见到了权力帮帮主李沉舟。萧秋水意外获得八大高手的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