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作业日”是放学后的适度“留白”,不等于“躺平日”,而应成为更有意义的“成长日”。在普陀区的校园里,它被赋予了更积极的内涵——这是一段专为全面发展而设的“增量时光”。自2025年上海市教委发布《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优化上海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提高作业育人水平的通知》,推动学校逐步建立“小学每周一天无作业日、初中每周一天无书面回家作业日”的制度以来,普陀区教育局便引导各校精准施策,确保这一天在减去课业负担的同时,要加上品德、健康、审美与创造力的滋养,让学生们在自主探索的“留白”中,收获更多元的成长体验。
主题实践周
让“无作业日”成为成长“大舞台”
在金洲小学,“无作业日”并非简单的“放空”,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主题实践周”。学校充分听取学生建议,每周主推一个学科,如体育、劳动、科学、美术等,设计了一系列好玩又有趣的分层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后活动中“活起来,动起来,创造起来”。
在体育周里:分年级设置差异化跳绳挑战,鼓励亲子共参与,既强体质又促亲子情。在劳动周里:依年级设计生活实践任务,从一年级整理书包、二年级打理餐桌,到五年级清洁厨房,让学生在动手中掌握技能、培养担当。在科学周里:聚焦趣味探索,一年级找形状、二年级研台风、三年级观树叶、四年级辨材料、五年级做静电实验,激发学生科学探索欲。
劳动周
据金洲小学副校长吉冰介绍,目前学校推出的是单学科1.0版本的无作业活动实践周,未来还将进行迭代升级,计划实现跨学科融合的2.0版本。“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主题化、分层化的‘无作业日’活动,真正践行‘五育并举’,让政策精神在校园里落地生根,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发现兴趣、发展特长、快乐成长。”
问卷探心声
让“无作业日”充满“人情味”
今天没有书面作业,你走出校门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在没有作业的“宝藏时间”里,你挖掘到了哪些快乐呢?
你觉得“无作业日”像什么?一个突如其来的假期?
一份自由的礼物?一个可以自己做主的机会?
……
这一连串充满童趣与温度的问题,来自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一份特别的《“无作业日”奇妙探险调查问卷》。学校巧妙地将问卷设计成一场探险,邀请学生化身“首席体验官”,分享他们最真实的感受与期待。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意见征集,更是学校俯下身来,倾听学生心声的真诚姿态。
通过这份问卷,学校得以精准捕捉学生的兴趣点与真实需求,为后续“无作业日”活动的优化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撑。正是基于这些来自“首席体验官”的金点子,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陆续推出了“云端奇遇记”“指尖的艺术”“书本奇妙日”等一系列广受好评的主题活动。在“书本奇妙日”中,孩子们不仅与好书相约,更迎来了惊喜的文学嘉宾——学校特别邀请《夜明桥上的小石狮》的作者杨紫汐走进校园,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共同开启了一段关于阅读与写作的奇妙旅程。
书本奇妙日活动
从倾听心声到精心策划,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正努力让“无作业日”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索、放松身心、拓宽视野的“奇妙时光”。
记者:张曦
编辑:姜天澍
上一篇:在秀洲统战“夜校”领略非遗之美
下一篇:筑牢爱国根基 向校园欺凌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