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而有思,行之有向;研途深耕,众行致远。近日,太原市迎泽区第二实验小学开展六年级数学“全景N + 1”展示活动,以“箱”遇地铁,促发学习新动力为主题,聚焦《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通过课堂展示、单元架构解读、作业设计分享与评课议课,将数学知识与真实的生活场景融合,打造了一场兼具知识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教学研讨盛宴。参与此次活动的有数学督导付惠老师,五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活动伊始,吴思老师带来《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课堂展示。她以“太原地铁储物箱”为核心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场景紧密结合,通过任务一:基础计算——给储物箱“算参数”,结构化地整理单元内容,完善认知结构。任务二为拔高探究——储物箱“改造”中带领学生分析表面积与体积的变化规律,明确其本质区别,让抽象的几何知识在解决地铁实际问题中变得直观可感,有效提升空间观念与问题解决能力。


随后,闫卫爱老师围绕从“行”到“思”:长正方体单元学习赋能推理与空间观念发展主题,展开单元架构解读。她从单元内容分析、单元目标制定、单元活动规划及单元学习评价四个维度,系统拆解教学设计逻辑,明确长方体、正方体知识在小学几何体系中的衔接作用,详细阐述单元目标制定、“观察—计算—应用—拓展”的单元活动规划,以及过程性评价+成果性评价结合的单元评价体系,为单元教学的系统化实施提供了清晰路径。


何颖老师聚焦“地铁探秘,立体解码”进行单元作业设计,分为基础闯关区、应用实践区、拓展挑战区三个梯度,第一站认识地铁中的“体”,夯实基础认知;第二站以“我是地铁小管家”为角色,解决储物箱参数计算、材料预估等实际问题;第三站化身“未来工程师”,鼓励学生设计个性化地铁储物箱,在分层任务中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从作业设计理念、目标、内容与评价四方面展开解读,体现“学以致用”的作业设计思路。


在评课议课环节,数学督导付老师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本次展示情境鲜活、知识扎实、应用落地,充分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实践性。同时,付老师也提出改进建议,后续教学中需进一步加强知识与生活的深度融合,在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地铁储物箱尺寸合理性、是否符合乘客使用习惯等)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知识链,数学学习更具现实意义。

专研以精艺,众行以致远。活动虽已落下帷幕,思考仍在继续,探索还在进行。教研活动,既是理念更新的“加油站”,更是实践探索的“起跑线”。相信老师们将继续以新课标为导向,以单元整体教学为抓手,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深研理念,落地课堂,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启迪,采撷芬芳沐浴阳光,继续前行!
来源:迎泽区第二实验小学
供稿:吴思
编辑:田田
审核: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