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学生将迎来新版教材,新教材将更加重视思维和阅读!为了方便广大学生在暑假预习新学期的课本知识,我们整理了2025新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电子课本,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希望对同学们的暑期学习有所帮助。
如需全套电子课本PDF版,请关注公众号“桃李科普”回复:“电子课本”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课本在线阅读











八年级物理是初中物理的基础阶段,核心围绕 “声、光、热、力” 四大模块展开,重点培养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基础规律的应用能力,以下从知识体系、学习方法、常见难点三方面展开介绍:
一、核心知识体系:分模块梳理重点
1. 声现象(入门模块,难度低)
- 核心概念: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与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 - 频率、响度 - 振幅、音色 - 发声体本身)。
- 重点规律:
- 声速:15℃空气中约为 340m/s,固体中最快、气体中最慢;
- 噪声控制:从 “声源处(如禁鸣喇叭)、传播过程中(如隔音墙)、人耳处(如戴耳塞)” 三环节入手;
- 声的利用:传递信息(如 B 超、声呐)、传递能量(如超声波清洗眼镜)。
- 典型应用:解释 “为什么在月球上不能直接对话”“不同人说话声音不同的原因”。
2. 光现象(几何思维 + 实验结合)
- 核心概念:光的直线传播(影子、小孔成像)、光的反射(镜面反射 vs 漫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筷子 “弯折”、海市蜃楼)、光的色散(彩虹形成)。
- 重点规律:
- 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物像关于镜面对称”);
-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 / 玻璃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 < 入射角)。
- 典型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可折转的光屏验证 “三线共面”)。
3. 热现象(概念理解 + 计算结合)
- 核心概念: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用温度计测量)、物态变化(熔化 / 凝固、汽化 / 液化、升华 / 凝华)、比热容(物质的特性,影响吸热 / 放热多少)。
- 重点规律:
- 晶体熔化 / 凝固:有固定熔点 / 凝固点(如冰→水,0℃),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无固定点(如蜡、玻璃);
- 汽化两种方式:蒸发(任何温度下,表面发生,吸热致冷)、沸腾(一定温度下,内部 + 表面,温度不变);
- 比热容公式:\(Q = cm\Delta t\)(Q为吸 / 放热,c为比热容,m为质量,\(\Delta t\)为温度变化量)。
- 典型应用:解释 “夏天洒水降温”(蒸发吸热)、“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水的比热容大)。
4. 力学基础(八年级物理核心,占比最高)
- 核心概念: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单位 kg)、密度(物质的特性,\(\rho = m/V\))、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运动和力(匀速直线运动、二力平衡、惯性)。
- 重点规律:
- 密度测量实验: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测固体 / 液体密度的步骤),密度是鉴别物质的依据;
- 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
-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解释 “刹车时人会前倾”。
- 典型计算: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质量 / 体积(如 “已知铁球质量和体积,判断是否为空心”)、用二力平衡分析物体受力(如 “匀速提升物体时,拉力等于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