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积极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
□卢建蒙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作为传统工业大省,河北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职业教育肩负的使命,不断探索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有效路径,积极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有效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
打造多元办学新模式。加强制度创新,优化与区域发展相协调、与产业布局相衔接的职业教育布局,推动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强化校企合作,建立完善学分银行制度和企业主导的课程认证体系,将人才培养全过程嵌入产业发展需求,把行业新标准与新技术等转化为教学资源。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与学校共建实践中心和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帮助学生熟悉生产流程、技术规范和企业文化,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支持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汇聚产教资源,开展联合培养,为行业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
构建多维驱动机制。要以实施“双高计划”为契机,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将与市场紧密相关的量化指标如区域服务能力、就业竞争力、目标达成度、技术适配度、毕业生满意度等,纳入职业院校专业评价体系,促使学校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职业学校教师学历提升行动,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素质能力。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方参与的协调机制,政府发挥监督与引导作用,行业提供技术规范与人才标准,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教学评估,学校负责人才培养和教学创新。如此,将产业与专业、车间与课堂、生产与教学紧密相连,能更好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积极推动数字赋能。数字技术的普及应用,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校企要强化合作,依托国家和省级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平台,大力发展虚拟仿真实训,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操作指导和即时反馈,有效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企业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校共同设计课程内容、开发教学案例,借助大数据分析和在线平台参与学生培养,形成“需求—供给—反馈”闭环。学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强化技能报国意识,争当大国工匠。
(作者单位: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