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学后,很多家长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就是放学回家后,必须家长守着,孩子才能完成作业。一旦家长离开,孩子就磨磨蹭蹭,玩耍不写作业。
这样让很多家长分身乏术,希望找到方法让孩子主动学习。
我们一起分析这个现象。
这有没有可能,是家长的期待值和孩子的行为不在一个频率上呢?
就是说,我们希望孩子到家马上写作业。写完作业了之后,再游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其实,孩子并没有做好准备。他回到家想先休息,先玩儿一会儿。并没有做好写作业的准备,或者说家长说的休息5分钟10分钟,并不能满足于孩子休息的时长。

其实,这里边儿就有一个冲突,就是什么时候开始写作业的,这个冲突。当家长和孩子在写作业时间上不能协调统一时,这个冲突就会爆发。
很多家长就会反复地催,或者是情绪迸发出来,让孩子不得不按照家长的意愿去做家长想让他们做的事情。
但其实这样做,我并不认为可以帮助孩子养成一个习惯,因为他是被迫的嘛,他不是主观意愿上的。所以今天他妥协了。那第二天,家长可能还会需要用同样的方法让孩子继续妥协。

所以这里边儿就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家长和孩子在写作业时间这个问题上要达到一个统一性。以便让孩子自主写作业。
这其中就不乏一些激励的方法。
比如,孩子喜欢出去玩,在低年级的时候作业很少。如果孩子快一些写完作业的话,时间还早,父母和孩子可以出去玩一会儿,溜达溜达。如果写完作业时间要是太晚了,就不能溜达了。
再比如,孩子很喜欢看动画片,写完作业早的话可以看10分钟,20分钟,这样距离睡觉时间还有一段时间,还可以讲一会儿故事。但是如果写完作业时间太晚,睡觉前是不能看动画片儿的,所以就只能讲故事了。
家长把孩子可以做的事情摆出来,只要他想做,他自己就会知道如何对比,用意愿支配行动。其实这样比家长靠催的、吼的效果更好。

然后逐渐形成一个习惯。
孩子小学时我就是这样做的。小学时孩子已经可以自己完成作业,早早不用家长再看着孩子写作业了。
以上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