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邯郸市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教育的路径展开研究,涵盖三大核心板块。资源基础聚焦邯郸红色文化的系统挖掘、内涵解读与资源整合;融入路径涉及学校教育渗透、社会实践拓展、数字场景创新;保障机制包括协同机制构建、师资队伍建设、评价体系完善。该框架为邯郸红色文化育人提供实践参考,助力强化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传承地方红色基因,契合新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需求。
关键词:邯郸市;红色文化;青少年教育;融入路径;资源整合;育人保障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依托红色资源而创生的独具中国特色的、先进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邯郸市作为华北地区红色文化重镇,拥有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娲皇宫红色教育基地等优质红色资源。如何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青少年的日常学习中,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随着新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要求提升,探索邯郸红色文化与青少年教育的深度融合路径,构建资源-路径-保障完整体系,对传承地方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意义重大,是地方文化育人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邯郸市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教育的资源基础构建
构建资源基础需统筹挖掘、解读与整合三大环节,形成完整支撑体系。挖掘环节应联合文旅部门、党史研究机构,全面梳理市域红色遗存,重点排查革命旧址、烈士陵园等实体资源,同步收集革命文献、口述史料、老物件等非物质资源,厘清邯郸抗战与解放战争时期的红色脉络,建立资源清单以避免遗漏或重复开发。解读环节需结合地方历史,深挖资源精神内核,从一二九师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战斗精神与晋冀鲁豫边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建设精神中,提炼爱国、担当、奋斗等青少年易理解的育人价值。整合环节则打破资源壁垒,构建实体+数字+文本多元矩阵,将实体遗存与红色故事、纪录片等文本资源结合,融入数字展馆、线上课程等数字形态,为不同教育场景提供多样化接触渠道,夯实融入教育的资源根基。
邯郸市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教育的多场景路径
渗透学校教育环节,需将邯郸红色文化融入教学全流程。在思政课中结合时间节点讲解邯郸红色历史,如抗战时期一二九师在涉县的战斗历程,用本地史实增强代入感;语文课选取《晋冀鲁豫边区的故事》等本地红色散文、诗歌,引导学生体会文字中的家国情怀;美术课以娲皇宫红色旧址、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为原型,让学生通过素描、水彩绘制红色地标。同时开发校本课程,如《邯郸红色故事集》,收录狼牙山五壮士中邯郸籍英雄的事迹,定期开展红色人物分享会主题班会,让红色文化从课外活动变为常态教学内容,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拓展社会实践场景,要依托邯郸红色资源设计体验式活动。组织青少年走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沿着当年八路军行军路线开展重走革命路徒步活动,途中设置战地通信兵物资运输等模拟任务,让学生感受革命艰辛;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清明祭扫仪式中,安排青少年代表敬献花篮,邀请参与过邯郸战役的老战士现场讲述解放邯郸城的战斗细节,用亲历者视角打动学生;联合红色场馆开展红色文化志愿者招募,培训青少年担任临时讲解员,通过为游客介绍邯郸红色历史,在输出知识的过程中深化自身理解,让实践活动从被动参与变为主动传播。组织学生以音乐剧等表演形式还原地道战等经典历史故事,让青少年在参与与互动中学习红色知识,切身感受红色历史的震撼。
邯郸市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教育的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需从协同、师资、评价三方面发力,形成闭环支撑体系。协同层面,由教育部门牵头搭建校地社协作平台,明确学校、文旅部门、社区、红色场馆的职责,推动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成果共推,避免各自为战,凝聚育人合力。师资层面,通过开展邯郸红色文化专项培训、安排教师到红色场馆实践学习,提升教师讲解与活动组织能力,同时建立师资交流机制分享教学经验,解决知识储备不足问题。评价层面,突破单一参与率考核,从红色知识掌握度、情感认同度、行为转化度设置指标,通过问卷、访谈、实践观察收集数据,定期反馈结果以指导教育策略调整,杜绝形式化,确保红色教育实效。
结论
邯郸市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教育,需以资源系统挖掘、内涵解读、整合为基础,通过学校教育渗透、社会实践拓展、数字场景创新落实融入路径,依托校地社协同、师资建设、评价完善提供保障。该体系贴合邯郸地方特色与青少年教育需求,能有效解决红色文化育人碎片化、形式化问题,对传承地方红色基因、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素养具有重要实践价值,符合新时代地方文化育人发展方向。
作者:邯郸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魏洁茹 安洁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