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当看到全新奥迪A6国内路试谍照时,我那颗老司机的心脏猛地跳了两下。十几年前我刚入行那会儿,A6还是一副正经八百的德系商务范儿,如今这台新车却玩起了"借鉴",内饰屏幕布局跟宝马5系有八成相似,不知道是奥迪江郎才尽还是真走了"英雄所见略同"的路子。
先聊聊外观吧。新A6的前脸比老款低趴了不少,六边形进气格栅宽度增加,整体视觉重心更低。那天跟着测试车跑了一整天,有个细节挺逗——路口等红灯时,旁边出租车司机探头看了好几眼,还朝我竖了个大拇指。这前脸确实有料,熏黑蜂窝状格栅配上矩阵式LED大灯,就像健身房里那种肌肉线条分明还喜欢抹油的壮汉,又硬又亮。
我跟进厂那位老李聊过新车身结构,这台A6虽然还是基于奥迪PPC平台,但轻量化做得比前代狠多了。高强度钢+铝合金混合车身,整车减重能达到120kg左右。玩过底盘调校的都懂,这120kg意味着什么——过弯时少了那股拖沓感,加速时少了点窝囊气。
不过说到悬架,这次奥迪还是走了保守路线。欧版提供的空气悬架在国内又双叒叕砍掉了,换成了前五连杆后多连杆的组合。17年我去奥迪英格尔施塔特工厂参观时,一位工程师曾私下告诉我,空气悬架在中国被砍主要是考虑到后期维护成本。确实,空气悬架那玩意儿坏一次,修理费够你买半套轮毂了。
内饰是这次A6最能唬人的地方。超大曲面连屏绝对是亮点 ,12.3英寸液晶仪表+14.5英寸中控屏+10.9英寸副驾屏,三块屏幕像贴膜一样无缝连接,科技感拉满。副驾屏还支持独立显示,同乘人能一路刷剧你却啥也看不见,这设计简直绝了。这布局确实跟新5系太像,以至于我第一次坐进去时,鬼使神差地往左下方摸索5系的iDrive旋钮——结果摸了个寂寞。
物理按键少了不少,这点我持保留意见。冬天戴手套调空调温度,全触控的设计简直是反人类。不过得夸一下那个触控反馈,按下去时的微小震动感,手感比国产那些假模假样的触控按键强太多了。
动力系统上,别被官方数据忽悠了。2.0T外挂48V轻混系统,厂家宣称272匹马力,实际体验下来比老款略强但没有质的飞跃。倒是那个MHEV Plus轻混系统挺有意思,起步阶段有明显电机介入感,既让起步更平顺又降低了油耗。测试那天正好遇上堵车,那个同事接电话说要迟到了,我心想这么堵还担心啥迟到,直接请假得了。结果轻混系统在走走停停时表现不错,比我想象中省油不少。
说到变速箱,这次用的7速湿式双离合。前几年湿式双离合被各种车评人喷得体无完肤,现在技术倒是成熟多了。低速顿挫感小了很多,但还是没法跟ZF 8AT比平顺性。那啥,我得收回上段话里说的"没有质的飞跃",换挡逻辑确实比老款聪明多了,尤其是在激烈驾驶时不再出现莫名其妙降挡过晚的情况。
这台车让我想起了2015年那会儿试驾过的老款A6,当时quattro四驱系统已经让我惊艳,如今的quattro ultra更是精进了不少。前后扭矩分配能在千分之一秒内完成调整,过弯时甭管你怎么猛踩油门都不会推头。以我多年的驾驶经验,这套四驱系统绝对是同级别里最出色的,甭管厂家数据多花哨,开起来得劲儿才是硬道理。
辅助驾驶功能我原以为会很一般,谁知这次奥迪玩了把大的——搭载了华为的智驾系统。测试路段有个施工区,车道线被抹得乱七八糟,我本以为会脱离辅助驾驶,结果这系统居然硬是给我稳稳地走了过去。不过有个坑爹的地方,高速上遇到前车紧急刹车时,系统反应慢了半拍,差点没把我的魂给吓飞。这问题希望量产版能解决,否则迟早得出事故。
总的来说,这台新A6确实担得起"真豪华"三个字。虽然内饰借鉴了宝马5系的设计,但奥迪的工程师明显在细节处下了不少功夫。方向盘手感、座椅包裹性、甚至连空调出风口的阻尼都透着一股德系严谨的范儿。价格嘛,我猜国产后50万左右起步,比老款肯定得贵不少。这几年日子都不好过,豪华品牌更是卷得你死我活,但我估摸着这台A6凭实力还是能从新5系和新E级嘴里抢下一块肉来。
最后,虽然我吐槽了不少,但这台车的整体素质确实拔尖。就像我老丈人常说的那句话——挑来挑去的媳妇儿也就那样,新A6虽有缺点,但放眼整个市场,能比它更均衡的车还真不多。咱们买车嘛,图的就是个安心,德系车最大的优点就是开一万公里跟开十万公里感觉差不多,这种踏实劲儿,值那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