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
中国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预计到2035年,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的5400万美元大幅增长至470亿美元,10年间增长约870倍。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硬件和算法成本的下降、运营成本的优化以及政策支持。到2035年,中国Robotaxi车队规模将达到190万辆,在共享出行车辆中的渗透率达25%,有效填补约400万出租车司机退休带来的劳动力缺口。
二、关键发展驱动因素
(一)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
硬件与算法成本降低: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及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价格持续下降,例如小马智行Gen7车型硬件成本降低70%,百度Apollo Go Gen6成本较前代下降60%。预计到2035年,一线城市单车硬件成本将从2025年的4.4万美元降至3.2万美元。
运营效率提升:Robotaxi日均运营时长可达22小时,远超传统网约车的15小时,订单量和运营天数增加推动单车年收入增长。到2035年,一线城市单车年收入预计达3.1万美元,较2025年的0.9万美元显著提升。
(二)政策与生态支持
政策红利: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将自动驾驶列为重点领域,北京、上海等城市允许完全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并明确事故责任划分。
保险与基础设施:尽管保险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北京等城市已要求Robotaxi购买交强险和承运人责任险,未来有望形成更完善的保险体系。
三、商业化进程与盈利前景
(一)分阶段盈利路径
一线城市率先盈利:预计2026年一线城市Robotaxi将实现毛利率转正,2035年毛利率可达40%。2025年一线城市单车成本约2.01万美元,2035年降至1.89万美元,而收入从1.42万美元增至3.13万美元。
二三线城市跟进:二线城市2031年、其他城市2034年实现单车盈利,但盈利水平相对较低,2035年二线城市毛利率约16%,其他城市约3%。
(二)商业模式与扩张策略
多元化合作:与网约车平台(如滴滴、高德地图)合作,共享流量与用户,尽管需分享10%的GMV,但可降低获客成本。
所有权模式创新:探索自有车队、车队合作、乘客共享 ownership 及合资等模式,如小马智行与ComfortDelGro合作拓展海外市场。
四、竞争格局与关键玩家
Robotaxi运营商:小马智行、百度Apollo处于领先地位。小马智行在北上广深等10余个城市运营,2035年车队规模预计达57.35万辆;百度凭借RT6低成本车型加速商业化,计划拓展中东等海外市场。
供应链企业:激光雷达厂商禾赛科技全球市场份额33%(2024年),自动驾驶芯片商地平线机器人J6系列芯片获多家主机厂采用,碳化硅 substrate 供应商天岳先进8英寸产品占比超50%。
主机厂:特斯拉、小鹏等车企凭借智能驾驶技术布局Robotaxi,特斯拉HW4.0硬件支持L4级自动驾驶,小鹏计划2025年实现类L3体验。
五、风险与挑战
竞争压力:若一线城市订单量从29单降至24单或均价从3美元降至2.5美元,行业运营利润率可能转为负。
安全与声誉风险:事故可能严重损害用户信任,如Cruise 2023年事故导致通用汽车停止注资。Robotaxi需通过冗余传感器、紧急措施(如安全按钮、远程协助)提升安全性。
技术与监管不确定性:算法需持续优化以应对复杂路况,同时需适应各地监管要求,如北京、上海对无人驾驶运营区域的限制。
六、未来趋势与展望
形态创新:未来Robotaxi将取消方向盘、踏板等传统部件,增加机械臂、无人机系统、全息投影等,打造移动娱乐或办公空间。
市场细分:针对个人、家庭、商务等不同场景推出定制车型,如家庭版配备游戏设备,商务版具备隔音会议室功能。
全球扩张:中国Robotaxi企业加速出海,如文远知行在5国获自动驾驶牌照,小马智行进入卢森堡、美国等市场,探索全球商业化机遇。
中国Robotaxi市场正处于从技术验证向规模商用的关键阶段,政策支持、成本下降与技术进步将推动行业在未来十年快速发展,成为智能出行领域的重要力量。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只做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分享,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