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7月3日正式上市的小鹏G7,最鲜明的标签是全球首款L3级算力AI汽车,其直接叫板特斯拉Model Y,而并非当下“7”团当红炸子鸡小米YU7。】
撰文|李溯婉、编辑|禾 子
小鹏汽车掌门人何小鹏在G7上市发布会上收放自如。
被员工称为“大师兄”的他,无论是在视频里,与身高差不多1.9米的斯蒂芬·马布里一同试驾了小鹏G7以及一起打篮球的场景;还是在活动现场与央视名嘴朱广权浑科打诨,例如打开车前盖下可以养鱼的储物箱,戏谑自己就是老板,上班时不可以浑水摸鱼;以及公布G7起售价为19.58万元时,所客串模特的画面,都呈现出松弛、自信的状态。
这与小鹏汽车进入上行通道密不可分。“内卷、智驾、情绪”,这是何小鹏对于2025年上半年总结出来的三个关键词。他在G7发布会结束后接受采访时谈到:“大家在去年就看到小鹏的经营能力,每个季度都在提高,虽然今年二季度的财报还要过一两个月才能发布,但是我们看到的数据会非常好。G7的经营能力会不错的,而且是相当不错。我们不是卷价格,我们是在更好的经营、更好的品质下选科技,把越高的科技做得越强,这是非常重要的目标。”
成立于2014年的小鹏汽车,经历了中国汽车行业最卷的时期。上百家车企在市场大浪淘沙中被淘汰出局,而小鹏汽车也并非一帆风顺。创业初期,冲在前面的是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夏珩,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理工男在未拿出产品前,N次弹着吉他抒发造车的激情,何小鹏当时则以投资人的身份在背后托举。在没有工厂、没有生产资质的情况下创业,个中艰辛唯有他们自知。直至2017年,当时亮相的小鹏工程样车依然很粗糙。就在这一年,何小鹏辞去阿里高管的职位,正式出任小鹏汽车董事长 ,加快整合“鹏友圈”资源,2018 年请来摩根大通亚太区投行主席顾宏地担任小鹏汽车“钱途”操盘手。同年,小鹏汽车推出由海马汽车生产的首款车型小鹏G3。
这些年来,如同诸多新势力车企的掌门人一样,何小鹏也经历过无数个艰难的时刻,包括在产品、人事、营销等方面皆遇过难题。面对巨大的压力时,“大师兄”在企业里也曾有过大发雷霆的一面。
不过,何小鹏每次都能迎难而上。他于2023接替夏珩出任小鹏汽车法定代表人,扛起更大的责任,加快变革的步伐。“从2022年底到今年四季度前,这三年我觉得小鹏还是有涅槃式、脱胎换骨式的变化。大概从今年四季度会看到小鹏进入快速发展期。我们过去调整的组织、战略、规划、经营、供应链,基本上你能够想到一个企业要做的事情,我们都做了很多的调整。”何小鹏如是说。
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快芯片等技术研发,高薪挖来车圈铁娘子王凤英等高端人才,主动出击与大众汽车联姻,陆续推出MONA M03等新车型,以及加快“出海”等,小鹏汽车逐渐守得云开见月明。
2025上半年,小鹏汽车累计交付19.72万台,虽然在销量上落后于零跑和理想,但超越自己去年全年的交付量,且MONA、小鹏P7+和X9连续多月获得同级别销量冠军。与此同时,小鹏汽车在海外市场也加快步伐,目前已覆盖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累计销量突破18701台,同比增长217%,并在新加坡、丹麦、挪威等海外10国都取得了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榜第一的成绩。
但是,在车市的汹涛骇浪中,小鹏汽车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前面有比亚迪、特斯拉这样的新能源巨头挡道,左右有理想、零跑、小米、问界等强劲的新势力竞争对手,留给亏损逾十年的小鹏汽车突围的时间和空间并不多,其必须要强化“智能科技”的标签,力争在今年内实现盈利。在今年下半场,全新AI智能家庭SUV小鹏G7肩负重任而来。
与小米YU7上市时间相差一周的小鹏G7显然有点吃亏,在小米YU7 三分钟大定突破20万辆的强冲击波下,没有任何一款新车能接得住场。小鹏G7尽力避开小米YU7的锋芒而将火力对准Model Y。
小鹏G7新车共推出602长续航Max、702超长续航Max、702超长续航Ultra三个版本,指导售价分别为19.58万元、20.58万元和22.58万元。何小鹏毫不遮掩地将Model Y视为小鹏G7的竞争对手,从科技、安全等多个维度对标售价为26.35万元的Model Y。
在小米YU7未上市之前,整个纯电SUV在20-30万里面真正销量的冠军是特斯拉Model Y,这款车型从2021年元旦在华销售以来,面对最卷的新能源车市,其在没有像中国车企这么快更新迭代的情况下却能做到长盛不衰。在这个过程中,众多车企的纯电SUV都纷纷对标Model Y,但在销量上始终难以超越。
新车小鹏G7又一次向Model Y发起猛烈的攻势,其最大的亮点是全球首款L3级算力AI汽车。小鹏G7 Ultra首发搭载3颗图灵AI芯片,是全球首颗同时应用在AI汽车、AI机器人、飞行汽车的芯片,并专为AI大模型定制。整车有效算力高达2250TOPS,跃居全球第一,是行业旗舰的3-28倍。
基于全球第一的有效算力,小鹏G7全球首发搭载VLA+VLM大模型。其中,VLA-OL模型构建了“运动型大脑+小脑”的智驾架构,同时具备持续强化学习能力。不仅让汽车主动思考、理解世界,未来还将进化到自主强化学习,让大模型持续进化,这为小鹏迈向L4/L5级无人驾驶奠定技术根基。除此之外,小鹏G7还搭载“追光全景”抬头显示、“857”三电、太极AI底盘、超级增强AEB等硬核科技与配置。
有的专业新名词,不仅让台上的朱广权调侃一时搞不清,连一些汽车媒体人都感叹听不懂,好像落下一年语文课。
如何强化“智能科技”这一标签,何小鹏开足火力,甚至有些用力过猛。例如,小鹏汽车内部在讨论如何让云上基座模型VLA通过蒸馏方式部署到Max 版本,Ultra和Max车主都能享受到云端超大模型带来的性能升级。还有,在自动紧急刹车系统AEB上,小鹏汽车投入了很多资源,并还在做AES,何小鹏甚至让这一项目负责人婷婷为研发时间节点立下军令状。小鹏自动辅助驾驶团队、AI团队做了一大堆转型,包括本地芯片、云端芯片,从纯视觉逻辑,到Foundation Model的变革,做了很多架构层变化,为未来的技术升级铺路。
为了加快智能化步伐,何小鹏在今年 2月还前往华为,并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进行了闭门交流。如今,小鹏 G7首次搭载了与华为合作的HUD。何小鹏称,这是双方在软、硬件上共同努力的结果,未来还不断升级,G7之后还会有更多产品用上HUD。
仅从科技上突围也许还不够,这是小米YU7上市一小时大定订单就超过Model Y一年销量的火爆现象给予何小鹏以及其他车企掌门人的解题新提示。
小鹏G7 与 小米YU7 虽定位为同级别SUV车型,但两者在核心设计方向上存在差异化策略。“我们的G7跟YU7属于两个赛道、两个品类的产品,我们偏向于家庭用户,更加强调科技属性,我们对未来科技体验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包括舒适空间都是这款产品非常长的长板。小米YU7更偏向于颜值、操控能力,这是我认为小米YU7的长板。”小鹏汽车G7产品负责人 Nick称,YU7不只是产品力非常强,而且是长板非常长的一款车型,之前市场产品更偏向于“水桶车”状态,但随着95后、00后大量进入市场之后,他们不仅需要一款没有短板的车型,而且需要的是长板非常长的车型。
小米YU7创造了中国车市上的神话,多少对于小鹏G7有一定压力。何小鹏提到,小鹏G7在3分钟的订单量也很不错,原本小鹏汽车想宣传一下,但想到小米YU7的20万,好像怎么宣传都不行。
随后,小鹏汽车微博宣布小鹏G7在9分钟大定突破1万台。这虽然也算不错的成绩,但与小米YU7相比差距悬殊。小米和小鹏不约而同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扭亏为盈,YU7订单火爆,令小米离这一目标渐行渐近,而小鹏G7能否大卖,这对于小鹏今年是否实现盈利也至关重要。
小米YU7的火爆,让何小鹏进一步意识到从产品到营销为用户提供情绪价值的重要性。小鹏G7正朝情绪价值的方向努力。洞悉年轻家庭用户对颜值、空间、舒适的需求,小鹏G7打造内外兼修的全能王的形象,化身为有爱的空间怪兽,这由多达39处收纳细节的贴心设计可见一斑。此外,小鹏G7不仅有专属纸巾盒磁吸位置,还有5.9L电子密码手套箱、无级悬停磁吸桌板等,也尽力为用户提供不同的体验和情绪价值。
而小鹏G7与小米YU7在营销上的差距,是不是差了一个雷军?为了让小鹏G7能够热销,何小鹏也在改变并有备而来。“按照PR同学的说法,恨不得我长高点可以打篮球,歌唱好一点可以唱歌,这是创始人的情绪价值吧。所以,我们现在既要把科技做好,还要把颜值、艺术做好,以及把情绪做好。我觉得营销跟做产品一样都要做好。中国的市场跟全球市场也差不多,全球市场比较大的科技企业像英伟达、特斯拉、谷歌,都是科技和创始人的人文、精神、情绪的指引,这种思考逻辑会成为全球一段时间内的主流,我们也是在过程当中学习和成长的。大家会慢慢看到,明天后天我们会有很多新的不一样的打法。”何小鹏如此感叹。
下一个阶段,小鹏汽车将如何发展?毫无疑问,这家车企还将在技术创新上源源不断投入,例如,从2020年开启芯片研发以来,至今已投入几十亿元,但芯片里面依然有软件、硬件、生态、编辑器等好多问题待解。越做芯片,何小鹏越觉得这条路很难,但是非常有价值,要坚持走下去。
何小鹏认为小鹏汽车未来要提高四个能力:第一,更全面的技术能力,在过去的时间里,中国很多汽车公司是做纵向,比如自动驾驶是纵向全域开发,未来是纵横全域开发;第二,更强的组织能力,拥有最优秀的人才跟最优秀的管理方式;第三,更好的商业化能力,不光是省钱,更多是赚钱,不光是品牌,还要有情绪,不光是质量,还要有品位;第四,全球化的综合能力。
“下一个五年、十年,中国汽车行业会有巨大的变化,中国汽车公司会留下几家特别酷跟特别强的公司。我们希望那时候不内卷,不天天吵架,大家都很开心。”已带领小鹏汽车走出低谷的何小鹏,逐渐变得松弛和淡定起来。
点评
短时间内,小鹏G7要在销量上超越Model Y有一定难度,要追上小米YU7则更难。不过,如果小鹏G7的销量还不错,小鹏汽车有望在今年内实现盈利,一旦这样,小鹏汽车扭亏为盈花了11年,而特斯拉花了17年,从这一角度看,何小鹏在盈利时间表上赢了他的造车启蒙老师马斯克。为了更好地推销G7,连作为直男的何小鹏也变得幽默起来。左手是科技,右手是艺术,品质是基础,情绪是高度,他逐渐找到新的打法和技巧,一方面努力朝雷军这样顶流的流量王靠近,另一方面在为用户提供情绪价值的过程中争取更多“粮草”去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希望有一天超越马斯克成为科技“鲲鹏”。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篇:汽车为何变成郁闷话题?
下一篇:日产投资阿尔特,电动化转型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