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汽势Auto-First
汽势Auto-First|撒马尔
车企的紧箍咒是一轮又一轮,先是上半年销量出炉,围绕年度目标销量完成率,各种花式排名。
如今,又是车企期中成绩单预告相继出炉。7月11日,赛力斯集团披露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司预计2025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2.3亿—27.3亿元,同比增长55.13%—89.92%。
众所周知,车市上半年总体呈现增量不增收,但赛力斯的表现确属亮眼。
看完整个业绩预告,其实只有三件事:
第一件事,选择大于努力。自从与华为开启合作后,赛力斯的命运发生了大转折,开挂般的在短期亏损后走上了稳步盈利的模式;
第二件事,从半年业绩预告来看,销量下滑但利润大涨,正是得益于问界双王牌M9和M8的大卖;
第三件事,资本市场表现高歌猛进,港股IPO在即。
分别来看。
2021年:赛力斯收入167亿,净利润-18亿
2022年:赛力斯收入341亿,净利润-38亿
2023年:赛力斯收入358亿,净利润-25亿
2024年:赛力斯收入1452亿,净利润59亿
2025上半年,赛力斯预计净利润27亿-32亿,同比增长66.2%-96.98%。
这里有两个关键年份,一是2025年上半年,在赛力斯、小米、理想、小鹏、蔚来、零跑六大新势力中,赛力斯和理想盈利能力最强;二是2024年,赛力斯实现扭亏,成为继特斯拉、比亚迪、理想汽车后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事实上,预计2025年年底,赛力斯、小米、理想、零跑都将集体上岸,实现盈利。届时,新势力的集体盈利或许是一个拐点,一个生死淘汰赛的节点。
盈利背后,正是得益于销量的爆发式增长。
公告表示,第二季度新产品上市,销量增长推动盈利能力增强,实现经营质量持续提升。
今年上半年,赛力斯累计销售汽车19.86万辆,同比下降15.77%;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7.21万辆,同比下降14.35%;赛力斯汽车销售15.22万辆,同比下降16.63%;其他车型销售2.65万辆,同比下降23.98%。
尽管整体销量出现显著下滑,但问界产品结构高端化趋势明显,高溢价车型的热销,极大地提升了利润空间,尤其是问界M9和问界M8在中大型SUV市场所向披靡。
问界汽车主销车型包含M5、M7、M9和M8,其中M9和M8属于妥妥的双子星,既担负起拉高品牌价值的重任,还肩负提高利润空间的大杀器。
前6月问界M9累计销量6.25万辆。从6月份开始,问界M8的销量占比反超问界M9,占到6月销量的47%。6月,问界M9 2025款交付13718辆,问界M8在6月交付超21185辆。
再来看资本市场。
在今年4月,赛力斯集团向港交所提交了主板上市申请;6月25日,赛力斯集团又公告称,同意引入多家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对控股子公司赛力斯汽车现金增资,增资金额合计达50亿元。
公告称,本次增资有利于增强赛力斯汽车资本实力,助力战略纵深布局,降低资产负债率,促进其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和长远利益,符合公司全体股东利益。
有分析指出,赛力斯50亿战略引资背后,有以下考虑 :一方面,一季度赛力斯集团经营现金流净流出76亿元,供应链付款压力较大,增资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短期偿债压力。另一方面,2025年初,赛力斯确立了“三年内问界年产销百万量级”的目标。因而,实现产能扩张是赛力斯汽车此次增资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尽管上半年业绩亮眼,但赛力斯股价连续两日下跌,市值蒸发百亿。
今年4月28日,赛力斯递交港股IPO招股书,正式开启A+H模式。赛力斯集团表示,此次赴港IPO拟募资金的70%用于研发,20%用于营销渠道、海外销售及充电网络,10%用于运营资金。
赛力斯在港股上市,将是继蔚来、理想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之后,又一家登陆港股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汽势观:赛力斯挣翻了
都知道2025年是生死淘汰赛的关键年份,能否上岸,得有销量和盈利双保险。从上半年业绩预告、销量和产品布局来看,赛力斯挣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