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文创造型是什么?”“这是‘颐和园吉瑞宝贝’盲盒,它是颐和园瑞兽‘石狮子’,一共有五款造型”,只见在颐和园东九间店铺工作人员手中拿着的小机器上,几行简单的文字呈现在屏幕上,机器同步用外语翻译出了答案。而这个小物件,就是颐和园今年暑期为了提升服务措施之一的AI翻译机。
随着暑期颐和园迎来客流高峰,外国游客数量也大幅增加,据颐和园管理科科长韩笑介绍,“虽然我们日常对职工进行了英语岗位培训,但现在非英语语言国家的游客逐年增多,在面对其他外国语言咨询时双方都容易出现听不懂或者解释不明白的情况”。为了进一步做好游客精细化服务,颐和园在今年6月10日启动了智能翻译对讲系统和手持双屏翻译机的试运营,并于7月7日正式全面投入使用,通过科技赋能,让语言沟通不再成为障碍。
颐和园全园共配备了51部智能AI翻译机,其中在东宫门、北宫门、新建宫门3个游客量最大的门区配备了“子母AI翻译机”,通过子母双设备实现窗口内外的实时翻译功能;在游客服务中心、游船码头、商业网点、导游服务等48处场景配备“手持智能翻译机”,大大满足了移动性和临时性的翻译需求。韩笑向记者介绍,“AI翻译机可智能识别翻译75个语种和口音,确保了游客与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顺畅无阻,同时它的使用也很方便,开机后直接对着机器说话就可以实现同步翻译,机器充满电可连续使用7至8个小时,也能满足一天的服务需求”。
记者在东宫门综合服务窗口看到,两位来自巴西的外国游客正在通过“AI翻译机”向工作人员进行咨询,大概2分钟的时间游客便完成了支付并对窗口内的工作人员频频点头,表达了感谢。颐和园东宫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刚才两位游客向我咨询了门票和联票的区别,还问了我支付方式和游览路线,我一一向他们做了解答,在往常如果遇到非英语语言游客的询问,我们往往需要连比划带猜地解释,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一方面影响其他游客咨询等待的时间,一方面也很难让游客完全明白我们所解释的意思,现在有了AI翻译机,感觉面对外国游客咨询的效率更高更准确了,还是很实用的。”随后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之前服务过的一位法国游客通过翻译机对工作人员说的话:“这个设备太方便了,是我见过最实用的景区服务工具之一!”
记者看到,在颐和园各大游船码头,也同样都配备了智能翻译设备,已经有不少外籍游客,通过智能翻译设备向工作人员进行咨询,明白了如何使用5G“智慧游船”服务自行扫码下单以及自助结算,通过AI翻译机的交流,让外籍游客真正感受到了与国内游客同样的便捷服务。
从“自主可视化打捞设备”到“3D数字人一体机”再到“AI翻译机”,颐和园里的科技物件正悄然改变着这座百年皇家园林的服务生态。颐和园副园长吕高强介绍,“近年来公园建设以‘智慧颐和’为目标,在当前全球化旅游背景下,配备智能外语翻译设备既是体现科技赋能景区智慧化建设的探索,又是增强景区国际化形象、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与互动体验的有效举措。通过智能设备的实时翻译,景区与外籍游客之间消除了语言壁垒,切实增强了外籍游客的游览便利性,满足个性化需求,在提升景区服务质量、拓展国际市场,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品牌具有长远意义。”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代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