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牛莉
出品 | 车旅人
7月20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长城汽车,主标题是《着力做强做大民族品牌》,肩题是《长城汽车坚持自主研发创新》。
汽车企业那么多,有央企国企,更有跨界网红车企,还有销量冠军车企,这一次,《人民日报》为什么独独点赞长城汽车呢?
当《人民日报》将目光聚焦某个企业时,它绝不仅仅是报道这家企业的经营业绩或者是产品创新,更多是对整个行业发展的期许与未来发展方向的预言。
在国家多个部委三令五申、多次召集汽车行业企业代表开会反对内卷,反对汽车恶性价格战,要确保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人民日报》聚焦报道“长城汽车的高质量发展”这件事,非常有代表性,具有深远意义。
这篇文章的寓意绝不仅仅是报道一下长城汽车的工厂有多先进、自主创新的技术有多牛以及出海业务做得有多好。
报道的背后是国家层面对汽车产业发展的长远深入思考,我认为身处中国汽车行业的每一位汽车人、车企高管、品牌负责人都应该认认真真研读这篇报道。
或许,能从中找到如何打破内卷,如何真正实现创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来。
01
民族品牌须“先强后大”
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
长城汽车坚持35年高质量发展
总书记曾经先后指出:“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硬道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推动我国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实现技术自立自强,做强做大民族品牌。”
四十余年改革开放高速发展,我们创造了经济奇迹,也让有些国家分外眼红。
面对如今波云诡谲的全球市场环境,唯有不断练好自己的内功,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的研发制造能力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才能在面对未来不确定性时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魏建军转发《人民日报》的文章,并说:“感谢改革开放带给了我们发展机会,我们是改革开放的践行者、受益者和捍卫者。长城汽车志在全球,但中国永远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根。对家,我们有感情、有责任,更有信心。”
《人民日报》报道长城汽车的文章属于“走企业,看高质量发展”专栏。
之所以推出这一专栏,其目标就是“展现部分行业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奋力前行的新实践新成效,激励广大企业稳预期、强信心、积极作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选择长城汽车作为报道案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至今时今日,单纯的“大”已经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首先是“强”、高质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自身变强的同时,再做大规模。
在转发《人民日报》的文章时,魏建军还写道:“35年来,长城汽车秉持自主创新理念,坚持长期主义,以核心技术驱动高质量发展,选择做难而正确的事!长城汽车走过了35年,时代造就了我们,我们必不辜负时代,干就完咧!”
造车35年,长城始终坚持将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从攻克4.0T V8发动机的技术难题到建立属于自己的环境风洞实验室,每年百亿研发的投入,长城的技术始终是行业顶流。
为什么说中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
汽车产业的产业链特别强,而汽车零部件的巨头企业大多还是外国企业,中国需要更多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的零部件企业,这些年,长城自己培育、孵化了3家国家百强供应链企业,这些公司同时还为宝马等国际一流豪华品牌供货。
出海是近几年汽车产业的热门话题,许多企业急不可耐地将产品出口出去,配套设施、售后服务等未能及时跟上,给“中国汽车”这张名片抹黑。
从出海的第一天开始,长城就坚持“生态出海”。
长城汽车认为,国际化不是商品出海,而是品牌出海;不是产品输出,而是产业输出。
长城汽车和魏建军在核心技术、生产制造、零部件供应链以及生态出海等方方面面坚持的高质量发展,正是总书记提出的“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硬道理”的现实写照。
02
国家下大决心消灭内卷和恶性价格战
长城是汽车行业示范企业
从两年前部分汽车企业发起价格战一开始,魏建军就明确表示,长城绝不参与恶性价格战。
这两年,长城守住底线,以企业的健康发展为目标,始终坚持走好自己的路。
价格战可以说是商业竞争中最低级、最初级的竞争策略,有百害而无一利。
长城汽车前两天刚发布了第二季度财报: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523.48亿元,净利润45.86亿元,销量31.30万辆。均实现同比、环比大幅增长,创下长城汽车历史上最佳第二季度营收表现。
这份成绩单可以说非常亮眼,抗住了恶性价格战的诱惑,坚守住了高质量发展的底线。
在如此艰难的行业环境下,长城汽车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不参与价格战,坚持高质量发展之路没有错,反而能收获更多。
汽车是运输生命的工具,长城从一造车开始,就将产品质量视为生命线,长城的车,质量好,皮实是出了名的。
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的结果就是,长城多款车型的保值率在各自细分市场都名列前茅。
比如,刚刚出炉的新鲜数据,来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和精真估联合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中,坦克300这款经典越野SUV的三年保值率高达64.57%,在紧凑型SUV保值率中排名第一。另外坦克其他产品的保值率全部榜上有名。
汽车产业苦内卷、苦恶性价格战久已。
就在几天前,7月18日,工信部、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三大部门联合召集17家车企,召开了一场主题明确的会议: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秩序!
现在已经不是释放信号,而是立即开始重拳出击。
这场重要会议明确提出“要对汽车产品的价格以及产品一致性等进行监督检查,要求车企提升品质、升级技术、加强交流沟通,目标只有一个,积极推动汽车产业向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新能源汽车不能仅仅满足于追求销量上的领先,更要努力成为质量上的标杆。”
03
持续2年为汽车行业健康发展勇敢发声
魏建军的所有“委屈”得以“伸张”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严肃正经的汽车行业被“饭圈”化,车企创始人、高管更是成为被无端攻击、谩骂、诽谤的重灾区。
近两年来,面对汽车行业无底线内卷、无底线恶性价格战,魏建军非常痛苦,他深爱着这个行业35年,如今无底线恶性价格战正在将整个行业和认认真真、踏踏实实造车的企业逼到绝境。
是可忍,孰不可忍!
魏建军勇敢发声,公开反对内卷,反对价格战,更是在多次媒体访谈中揭露行业黑幕,财务造假,“0公里二手车现象”等。
魏建军的勇敢发声引来了许多水军的谩骂与攻击,甚至许多上升到了人身攻击的严重程度。
但魏建军没有退却,今年是长城汽车成立35周年,也是最早开始造车的民营企业,35年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在35周年纪念短片《年方35》中,魏建军并没有着力于讲述自己企业的奋斗故事,而是将目光聚焦在了35岁+的中年就业人群,长城官方公开面向全球招聘35岁+的优秀汽车行业人才。
无论外界如何看待,魏建军始终坚持造车如做人,做人如造车,主打一个真实、真诚、热爱。
魏建军不是没有选择,他大可以主动或被动参与、甚至发起价格战。不管未来如何,先抢夺更多市场份额再说。
他完全可以这样做,但他没有;他选择了一条最难走,被许多人误解的路。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但现在时间已经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地区的汽车产业已经走过百余年,经历过战争、经济大萧条等等大挑战而存活下来,生命力非常强大。而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超过30年历史的企业都屈指可数,尽管我们现在在新能源、智能化等领域有所领先,但还远未到庆功的时候,甚至内卷互相残杀的时候。
汽车产业想要做强做大,一定要走出国门,实现全球化发展。
在高速发展中,我们不能毁了这样来之不易的成果,而是要去保护,去延续,让中国新能源产业这棵小树苗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在整个汽车行业,长城汽车可能不是跑得最快的,但它一定是那个最稳健、最踏实的。
网上热热闹闹的网红车企换了一茬又一茬,坚持35年技术自主创新、高质量发展的长城始终在那里,品牌用行动与坚持建立的消费者信任感,才是企业最强大的护城河。
牛姑娘的观点:
一个人在真正变得强大之前,要经历许许多多坎坷和挫折,这当然包括他人的误解、诋毁、谩骂甚至陷害。
企业如人。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竞争格局之复杂前所未有,过于激烈的竞争催生出了诸多光怪陆离的现象,这样的市场环境给掌舵的企业家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是选择从众、随波逐流,还是坚持自己的方向和品相?
每一位企业掌舵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这个答案在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心中从来没有变过,60岁的人生,35年在长城汽车造车,亲身参与和经历了中国汽车产业崛起、腾飞的全过程,对于方向,他看得很清楚,也非常的坚定。
所以,一切的谩骂、诋毁、否定都无法动摇他的目标和方向。
当整个行业行至水穷处,当国家最重要的媒体想要寻找一家方向正确,内心纯正,正走在正确发展道路上的汽车企业时,他们将目光锁定在了长城汽车。
对于长城汽车和魏建军来说,《人民日报》头版的大篇幅肯定报道,点赞,都是他们坚持35年做难而正确之事自然而然的结果。
《人民日报》这次聚焦报道长城汽车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长城汽车本身,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于整个汽车产业,处于迷茫、痛苦、纠结中的汽车企业,未来该如何布局规划,如何发展?
这一次,以《人民日报》为平台和媒介,长城汽车给整个汽车行业“打了个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