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2025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在北京举办,昆山公安AI智能笔录辅助系统获评全国十佳并授奖。这个集大模型能力于一身的“智慧警务尖兵”,不仅让民警办案如虎添翼,更以“省时、省心、省力”的服务体验,成为群众口中“最贴心的报案助手”。
昆山公安AI智能笔录辅助系统获评全国十佳并授奖
手机变“报案窗口”,群众畅享“高效办”
“喂,110吗?我好像被人骗了……”不久前,王先生边赶往派出所边报警,接警员告知他可以通过昆山公安微信公众号预录笔录信息。王先生点进链接,对着手机念叨起来:“昨天下午三点左右,有个人加我说可以兼职刷单……”说着又把转账截图传上去,全程大约持续了几分钟。
等王先生气喘吁吁跑到派出所,刚报上名字,民警对他说:“您自主上传的信息我们收到了,这是自动生成的笔录初稿,您先看看对不对?”王先生低头一看,时间、地点、账号信息写得清清楚楚。
“您再确认下,账号、金额和转账方式对不对?”民警指着几个关键信息问道。
“对对,一点没错!以前听说做笔录得耗半天,现在这效率,真是没话说!”民警笑着补充道,“这样的高效录入,能让我们第一时间掌握关键信息,为后续为您资金挽损争取更多宝贵时间。”
曾经,报案群众因工作繁忙等原因无法及时到公安机关制作笔录,这一问题成了困扰警民双方的“老大难”。昆山公安紧盯这一“痛点”,在系统中开发了手机端预录入功能——群众只需在微信小程序里填写报案信息,上传证据照片,系统就能自动导入后台生成笔录初稿。民警收到信息后,只需要与群众核对关键细节,待群众核对签字,大幅缩短了现场制作时间。
“上周我在网上被虚假招聘骗了押金,半夜一点发现不对劲,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手机上提交了报案信息,没想到马上就接到民警电话,说笔录已经初步做好了。”据了解,以前录诈骗笔录最少得耗1小时,现在从提交信息到核对签字,全程不到30分钟。数据显示,该系统上线后,群众平均报案时间缩短40%。
更贴心的是系统的“智能引导”功能。市民王女士遭遇诈骗后,对着手机屏幕犯了难:“当时太紧张了,好多细节记不清。”但系统根据“诈骗案”类型,自动弹出“嫌疑人联系方式”“转账地点”等提示问题,帮她慢慢回忆起关键信息。“就像有个耐心的民警在旁边引导,真的太棒了。”王女士点赞道。
AI成“办案战友”,民警效率“节节高”
7月21日,民警小李正在处理一起跨境网络诈骗案。他轻点鼠标,系统瞬间弹出一串问题:“受害人是否下载过不明App?”“转账时有无收到可疑验证码?”这些精准的询问建议,让他省去了翻阅同类案件卷宗的时间。“以前办这类案子,光准备询问提纲就得熬个通宵,现在系统直接把‘考点’划出来了,办案效率至少提高了一倍!”
民警利用AI系统处理案件
这套系统的“聪明才智”,源于背后强大的大模型支撑。昆山公安构建了涵盖十余年来案件的高质量笔录问答数据库,通过大模型的深度学习,实现了笔录制作时的问题智能推荐。遇到复杂案件,系统还能启动多维综合研判功能,自动比对同类案件的侦办思路,为民警提供侦破问询方向。
“最绝的是它的‘火眼金睛’!”据昆山市公安局新质战斗力科创中心民警张辉介绍,过去核对一份复杂笔录要逐字逐句检查3遍,生怕漏掉关键信息。现在系统能自动核查笔录中的逻辑漏洞,比如报案人称“上午在工厂上班”,却又说“同一时间在商场购物”。“有了这个‘智能把关员’,我们办案更有底气了。”不仅如此,该系统创新运用本地“图数融合”能力,在制作过程中,智能生成全息分析图谱,辅助核验供词真伪、厘清团伙脉络,有效提升民警审讯实战效能。
针对团伙犯罪等复杂案件,系统的专案笔录协同功能更是发挥了大作用。去年,昆山公安办理一起特大传销案时,12名民警分布在6个办案点,通过系统实时比对笔录片段,很快发现了3处关键矛盾点,为案件快办打开了突破口。“以前跨区域协同得靠电话反复沟通,现在系统自动汇总分析,效率太高了!”办案民警回忆道。截至目前,该系统已在多个兄弟公安机关复制推广。(陈维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