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增程车无限接近一辆纯电车,甚至它的电量和充电速度超越了一些纯电车,市场会发生什么?
之前一直坚持纯电路线的智己汽车于8月1日晚首发上汽自研的超级增程技术——“恒星”超级增程,以恒星之名,正式进军增程市场。
乍一看,这更像是后起之秀的厂商弄出的“官方话术”,有点类似于如阿维塔07上市时喊出的昆仑增程。不过仔细梳理之后我们发现,智己的这套技术不仅对得起“超级”二字,它甚至有可能重新定义“增程”这项技术品类。
智己对其的定义是“自带超充桩的电车”。
关于增程不得不说的一些“闲篇”
增程技术的“前世”我们不过多赘述了,从早年VOLT雷声大雨点小,到后来理想逆潮流地尝试并大获成功,发展到现在成为新能源技术的主流,增程技术的发展一路坎坷,也曾让无数专家大跌眼镜。
现在的情况是,不仅热销的车型无一例外都是增程或类增程(比亚迪的DM-i属于类增程技术)。之前诋毁增程的、不屑增程的,以至于有着明显纯电标签的品牌(如小鹏),也都在布局增程。然而当下的增程技术,真的就是它应有的样子吗?
油车越来越像“明日黄花”大家应该有目共睹了。那把油车整的这么惨的技术是什么?显然不是纯电,而是增程(含类增程)。
这也意味着,增程技术从DM-i、理想ONE开始就有个显著的特点:针对燃油车而来。它之所以能够在销量上不断的刷新人们的眼球,根源也在于此——它所替代的品类,销量基数是惊人的。
这从商业逻辑的角度十分正确,也十分成功,但同时也给增程技术带来了一个“折中”的发展方向。即在三电的配备上,非常注意“成本控制”。
然而从单纯从技术的角度,人们也发现,即便发展到现在,增程在三电方面也有点像是纯电的“捡漏者”。比方说,当下只要是中端往上的纯电车,如果还没有800V“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充电功率也是,动不动就得500KW级别,甚至兆瓦喊出来也没啥惊世骇俗的。
但是到了增程这,一切都可以从简,一切都可以阉割:800V?想什么呢,这是增程,400V已经很好了;超级快充?有必要吗,这是增程,支持百KW就足够了;电芯、电控,都从简吧,要像纯电那么玩儿,还得比纯电多个发动机,那价格怎么定?
技术迭代或许要求增程有所改变
存在即合理。增程当下的成功,说明了它的这种组合方式是符合当下市场需求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增程就应该一直这样。
事实上,在面对买车问题时,纠结于增程还是纯电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例如我身边的一个真实案例,油车更新,不存在牌照问题,建议他买长续航增程,上下班用电、长途用油,但他最终仍选择了纯电。为什么?第一,从技术或驾驶体验上他更喜欢纯电,想彻底远离发动机的震动噪音,第二,他没有家充,通勤里程超过50公里,当下的增程车,没有一辆能满足他一周充电一次的需求。于是他觉得,这样的车,最终可能还是会用油车的方式来使用。他当时也提出过一个灵魂拷问:增程,顾名思义,就是在纯电的基础上增加增程器,也就是拿掉增程器,就应该是一辆纯电车,但现在的增程车,算吗?
这样的需求不是个案。即他们的目标其实是电车而非油车。他们会以电车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座驾。增程器纯粹是“锦上添花”的“应急功能”,而不能成为“经常要用到的刚需部件”。
说起来,要实现这个需求从技术上讲并不难——简单粗暴地说,直接拿一台市售的纯电车,给它装个增程器就是了。
而之所以没有,根源还是在前面说的,增程技术的发展路径,使得它在成本控制上,接受不了这样的组合。
然而当这种需求累计越来越多的时候,这样的组合或许就有存在的基础了。关键是,伴随着技术的迭代,以及国内市场的这种“卷”的氛围,让这种组合出现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小。
比方说,在过去,800V和400V的成本,可能是天壤之别。在增程车上用800V,一算账就觉得无法接受。但到了现在,成本差距越来越小,“账”也开始算的过来了。
另外还有电池技术的进步,让馈电工况下的功率依然有保障。例如智己的超级增程,低电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用油275.5KW的放电功率,这就让其全程保持“纯电”性能有了更好的基础。
还记得我们上次评极氪9X的时候说到过这个话题吗?然而极氪9X属于不惜工本的标杆车,这类车的出现并不能完全代表产业化的趋势。而智己的超级增程则不一样。它首先配备的是智己LS6,这是一辆与理想L6、智界R7同级别,也是当下最主流的价位段的车型。在一辆20多万的车型上也能够拥有这样的组合,这才显露出增程可能要面临新的发展方向了。
超级增程:左右逢源而非夹缝生存
最后我们具体来看看智己的这个超级增程。虽说也是宣称采用增程专用电池,但它的规格和技术标准,是向当下主流的纯电看齐的。
首先是容量,66度电,比理想L6和智界R7的电池容量多出将近30度,也就是接近倍量的水平。它的这个容量,甚至超过了热销纯电车,例如特斯拉Model Y后驱版的62.5度。对应的纯电续航,有450公里+,比理想L6的212公里、智界R7的251公里也是倍量的水平。对应到实际用车场景,对于绝大多数通勤用户来说,已经是可以妥妥的“一周一充”了,这也是典型的纯电用车体验。
充电也是如此。800V技术增加的不仅是纯电续航,还有充电:4C充电倍率,268KW的峰值充电功率,让它可以实现15分钟的快充时间。注意,虽说像智界R7的快充时间也是15分钟,但它们的充电量是不一样的。直观说,智己L6 15分钟可以补充310公里的纯电续航,这同样是市售主流增程车型的2倍左右。
这意味着驾驶智己LS6不仅仅是日常通勤可以完全当做纯电车来用,即便是长途驾驶,也可以大多数情况下当纯电车来用。例如郊游,已经可以满足纯电来回。中短途城际间旅游,也可以“到目的地充电”,实现全程纯电体验。即便是超长途的旅行,只要只要是充电桩不紧张,它同样可以实现“300公里歇一次”的全程充电用车体验。
而增程器呢,则真的只是在极端场景下用得上。例如假期长途用车充电桩紧张时,或者是穿越旅行时才用得上。但就这个“用的上”,在缓解续航焦虑方面,又是那些哪怕续航800公里的纯电车所比不了的。
这种“绝大多数工况纯电,必要时又能增程”的用车体验,至少目前看在市场上是唯一的。而面对当下市场需求时,它的结果很可能是左右逢源——有里程焦虑的传统油车党会中意它自不必说,大量的纯电用户也会被这种技术所吸引。
智己的超级增程还有个小看点,就是它的股东背景意味着它在发动机技术,以及NVH控制上会有先天优势。官宣叫Zephyr 1.5T 增程专属超效黄金发动机,带VGT可变截面涡轮。这种技术用在增程发动机上,可以更好地平抑发动机启动时的噪音震动差。当然,还有官宣一直说的ERNC主动降噪技术等等。总之这些技术的堆砌,就是进一步降低发动机的存在感。仍套用官宣的数据:发动机启动噪音差低至0.01dB。说人话就是:发动机启动没启动,靠咱的耳朵统恐怕已经很难感知到了。
大公司视点
诚然,以上的分析仍停留于“PPT”阶段,因为搭载超级增程技术的智己LS6要到8月15日才开启预售,交付到用户手上则还要继续等待。它是不是有官宣说的那么好,还有待实车的检验。
另外还有一个最关键的:价格。因为这是第一款按照纯电标准配备三电的增程车,它到底是比纯电版贵还是仍能比纯电版便宜,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焦点。
即便如此,从当下三电技术和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智己的这个超级增程很有可能因为它的左右逢源,而成为增程技术新的发展方向——或许到了明年,上市的中高端增程车,全都是超级增程这种组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