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不是一句空话,必须有实打实的制度支撑,让供应商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面对“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的行业承诺,赛力斯集团副总裁康波的表态清晰而坚定。
今年6月,全国17家重点车企陆续作出“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的公开承诺;7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投诉平台”开通“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线上问题(建议)反映窗口”,受理中小企业关于重点车企践行货款支付周期承诺及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不力等问题(建议)的反映。在此背景下,作为国家政策的坚定执行者,赛力斯将继续履行好按时支付账款的责任。此外,赛力斯依托首创的“厂中厂”模式,进一步保障了账期的执行落实。
01
制度先行:构建账期执行的基础保障体系
为确保60天账期落地, 赛力斯从合同签订到流程优化,构建了一套全链条执行体系。康波明确表示,赛力斯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标准账期为60天,这一标准并非针对新合作企业的“特殊条款”,而是覆盖所有供应商的统一规范——赛力斯一直坚持账期60天的标准,从合作起点就划定了付款时间的刚性底线。
为避免线下流程繁琐导致的付款延迟,赛力斯全面推行数字化管理。康波解释:“公司主要是通过线上挂账、付款的方式。”供应商可通过专属平台实时查询订单验收进度、挂账状态和付款节点,全流程透明可追溯。这种数字化手段减少了人为干预带来的不确定性,从机制上杜绝“遗忘式拖延”。
延锋国际汽车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大区总经理邹晨曦对此深有感触:“流程透明,我们对每笔款项的到账时间都心里有数,对合作更有信心。”
02
模式创新:“厂中厂”为账期兑现扫清障碍
在汽车产业中,账期的实际兑现往往受供应链流转效率影响——零部件运输延迟、验收周期过长等问题,可能导致“名义账期60天,实际回款超期”的隐性风险。赛力斯在行业内首创的“厂中厂”模式,从空间布局和流程重构入手,为60天账期的顺畅执行提供了独特的解决方案。
康波介绍:“赛力斯在行业内首创‘厂中厂’模式,将合作伙伴的产线集聚到赛力斯超级工厂中。上个月,宁德时代电池产线在赛力斯超级工厂中实现投产,文灿、延锋等供应商也已经将生产线设在超级工厂中。” 这种“嵌入式”布局让零部件从生产到装配的距离缩短至数百米。该模式减少了中间流程,降低了运输费用,在缩短结算周期的同时,也减少了供应商的库存,有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康波强调:“在这种模式下,供应链协同效率显著提升。”对供应商而言,就近生产意味着无需储备大量异地库存,这些成本的节约间接缓解了供应商的资金压力。
03
灵活施策:让账期承诺激活产业链活力
对于供应商尤其是中小微供应商而言,除了稳定的账期,突发情况下的资金支持同样重要。赛力斯在坚守60天账期底线的同时,建立了灵活的应急机制。
康波透露:“就在近期,个别零部件供应商资金短缺,提出提前结款的申请,我们就提前支付了货款。”在支付方式上,赛力斯一直采用银行承兑汇票和银行转账两种支付方式。
60天账期的严格执行与“厂中厂”模式的结合,为供应商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邹晨曦说:“回款情况很好,在60天内,我们的现金流比较充足。” 供应商资金周转速度加快,企业运转的资金成本明显降低;赛力斯则因供应链响应迅速,保障了生产的连续性。基于双方信任度的持续提升,延锋第一时间响应赛力斯构建的“厂中厂”模式,将座椅生产线落地于赛力斯超级工厂,合作实现进一步深化。
“希望能与行业同仁继续携手,共同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共筑智能电动出行新时代。”康波呼吁,“中国新能源汽车取得的成绩不容易,企业应该加强自律,共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当“按时付款”成为常态,“协同共赢”成为共识,中国汽车产业也将在健康生态中积蓄更强动能,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来源: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