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野马,是有着6000万年进化史的野生动物“荒野活化石”,也是世界现存唯一的野生马种,曾在20世纪70年代消失于荒野。目前,普氏野马被列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两个月前,在新疆吉木萨尔县境内的野马繁育中心,普氏野马生产了一匹小马驹,小马现在情况如何?
探访普氏野马繁育地“荒漠精灵”返家园
总台记者 苏蒙:在新疆吉木萨尔县境内的普氏野马繁育基地,出生2个多月的小马驹依偎在妈妈身边,可以看到它天生就有大长腿。和刚出生时的蹒跚学步相比,小马驹现在行走、奔跑都从容了不少。
罕见视频记录小马驹出生全过程
在繁育基地的马圈里,工作人员利用固定摄像头,拍摄到了罕见的普氏野马产仔过程。
由于野马有躲避捕食者的天性,一般母马产马驹都在夜晚,而这次产马驹的过程发生在下午。
母马侧卧在地上将小马驹生出,周围的家庭成员也在马妈妈身边踱步,十分关注。
小马驹来到世界后,只用不到20分钟就自己站立起来,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生存技能,在野外越快学会行走,生存的可能性越大。
普氏野马体型健硕 短小精悍 鬃毛较短
野马为啥姓“普”?其实来自中国的“普氏野马”是一位名叫普热瓦尔斯基的沙俄探险家命名的,因为他是最早的发现者。那野马跟家马有哪些不同?
常见的家马颜色多样,有黑色、白色、枣红色等,体型外观也各不一样。但普氏野马外形特征、颜色大体一致,与家马最大的区别在于头部所占比例大,咀嚼肌非常发达,啃食能力也比家马强,这与野外环境条件下防御天敌有关。
另外,普氏野马没有长长的额毛,鬃毛较短而且是直立状态,每年脱换一次。它们的毛色单一,并随着季节发生变化,夏季为浅黄色,毛色较淡,冬季为红棕色,毛发较长。
普氏野马的体型健硕,突出的特点是背部中央有一条黑色脊线。它们的腿比家马短且粗,小腿下部呈黑色,俗称“踏青腿”,这是普氏野马最显著的特征。
普氏野马回乡繁衍 种群数量稳步增加
其实,大家看到的这些普氏野马都是20世纪80年代从德国、俄罗斯等地回归的野马后代。普氏野马曾在20世纪70年代消失于荒野,后来我国的科研人员们通过“野马还乡”工程,让它们又重回曾经繁衍生息的家乡。
总台记者 苏蒙:这个野马繁育基地的最大任务就是帮助普氏野马繁育后代。现在,通过科研人员不断努力,每年可以成功繁育约20匹左右的小马。
圈养繁育+野外放养 促野马回归大自然
目前普氏野马在我国的保护,分为繁育提升种群数量和野外放养两个部分。
在距离这个野马繁育中心不远的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里,普氏野马实现了野外的放养,在自然环境中依靠自己取食、繁衍生存。
在繁育中心的外围,也设置了半放养的区域,野马像人类一样,会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学会独立的生存技能。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