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聚焦矿业智能化建设,围绕政策、云贵川非煤矿山现状、系统解决方案、案例及新设备技术展开分析。
政策方面,国家层面针对矿山事故问题,通过《硬措施》压实三方责任,明确实际控制人安全责任,采用突击检查和大数据监管,推进非煤矿山专项治理,要求不达标者停产或智能化改造。地方层面,云南以三年行动压减矿山数量、降低事故、提升产业;贵州以“富矿精开”推动安全集约发展,分级推进智能化;四川推动非煤矿山向“少人化、无人化、绿色化”转型,实施差异化路径。
云贵川非煤矿山各有特点。云南矿山“小、散、弱”,露天采石场占比高,沉积岩等矿种产能突出;贵州矿产资源丰富,中小型矿山多,勘查程度待提升;四川非煤矿山分布广泛,沉积岩产量领先,有色金属等矿种有一定规模。
系统解决方案采用“空天地一体化”架构,涵盖生产对象、工具和过程端。生产对象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动态建模实现透明化;生产工具包括多种智能设备;生产过程端依赖卫星、无人机等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决策。
重庆海螺水泥矿山案例显示,其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配备多种先进采剥运输设备,在安全、效率等方面成效显著。
新设备及技术方面,中联重工推出大型混合动力矿用自卸车,节能效果显著;兖矿能源的防爆电机齿轨车实现无绞车化安装突破;江西鑫通新款潜孔钻机适用多场景;柳工展示大型地下铲运机,各类智能台车也不断涌现,推动矿业智能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