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广汽本田“换帅”一事尘埃落定。高洪祥自8月7日起担任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执行副总经理,成为广汽本田新中方“一把手”。面对行业巨变,合资品牌主动谋求新生的做法并不罕见,新任掌舵者将如何为广汽本田注入新动能值得关注。
据轱辘哥了解,原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李进在2022年11月正式接任后,根据中国市场需求,推动全新工厂的建设,发布“蕴新智远”计划,以及在打造重磅车型e:NP1、P7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上半年,广汽本田累计销量15.46万辆。在2024年广汽本田发布的“蕴新智远”计划中提到,以更智能、更绿色、更高效为战略方向,面向2030愿景开展全领域的极限变革。
一年过去了,广汽本田在销量层面较2024年降幅收窄,全新新能源工厂投产,重磅纯电SUV广汽本田P7顺利上市,说明大方向没有走错。不过,横亘在高洪祥上任后的破局难题,还需要一一解决。
1
高洪祥接棒,广汽本田换种打法
关于高洪祥的公开资料不多,轱辘哥了解到,其在汽车动力系统有深厚研究,曾任职广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GTE)董事、副总经理。换而言之,全新中方一把手更偏向于技术派,广汽本田的打法已变。
与之对应的是,广汽本田的战略方向或有调整。2024年,广汽本田王牌车型雅阁完成换代,主推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本,至于本田拿手的i-MMD油混技术则被束之高阁。彼时看起来迎合了市场对于插混车型的偏好,事实是雅阁今年以来月均销量仅保持在1万辆左右。
此外,与Momenta、华为、DeepSeek等国内本土优秀科技企业合作,广汽本田在进行产品工程本土化的适配过程中,没能打造出本土化体系引领全新电子电气架构、新能源专属平台。这导致了广汽本田近两年推出的新能源汽车还不够本土化。技术派高洪祥的到来,或是要在技术、产品两大领域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带领广汽本田找到电动化转型的锚点。
值得一提的是,东风本田合资期限已延至2043年,而广汽本田续约条款则迟迟未定。这意味着中日双方的博弈尚未结束,双方在战略布局、盈利模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因此,高洪祥上任后既要平衡合资双方股东的利益,同时又要快速提升广汽本田的销量,任务不可谓不艰巨。
轱辘哥认为,在各合资车企都强调“更中国”的背景下,广汽本田若不能提升中方管理层的话语权,在产品导入、技术方向、营销模式等方面都被掣肘,很难完全发挥出真正的实力。
2
广汽本田破局之路,如何打开?
广汽本田手握Honda全球最先进的纯电工厂(总投资35亿元、年产能12万辆),从制造工艺、数智化管理层面来看,都属于领先水平。不过,广汽本田这座全新新能源工厂亟需一款真正的爆款车型打头阵。
毕竟同为日系品牌,广汽丰田、东风日产甚至于沉寂已久的长安马自达,都在2025年尝到了电动化转型的甜头,依靠新车的高性价比、智能化配置打响了名堂。
而广汽本田的销量构成中,依旧是雅阁、皓影两款王牌车型的燃油车撑起了大局。被寄予厚望,定位驾趣纯电SUV的广汽本田P7,虽有高品质和强于对手的驾控体验,但其搭载的Honda Connect 4.0智导互联系统、Honda SENSING 360 + 驾驶辅助系统,在20万级价位里面优势不大。
按照计划,广汽本田在2025年将陆续完成新款雅阁、新款皓影、新款冠道等车型的焕新。通过加固王牌车型的竞争力,稳住大盘销量的做法,为广汽本田争取了一些进攻时间。到2027年,广汽本田还将推出多款纯电车型。
可以说,销量承压明显的当下,留给广汽本田的时间不多了。无论是与广汽自主品牌在技术领域共享最新研发成果,缩小代际差距;还是形成以中方为主导的新管理模式,在本土化层面与中国优秀科技企业深入合作。综合而言,广汽本田既要抢窗口期,又要快速找到破局思路。
作为广汽集团的主力合资品牌,广汽本田是广汽集团“番禺行动”的重要一环,高层人事调整是加速战略转型、提升未来竞争力的关键落子。此次虽是低调换帅,但广汽本田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推进在新能源、智能化、创新营销等领域变革,也释放出拥抱新趋势的积极信号。假以时日,广汽本田重塑核心竞争力,将彻底完成电动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