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 18 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5 年上半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尽管在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政策刺激下,国内车市消费有所回暖,但经销商却深陷困境。市场竞争激烈,厂商与经销商 “降价换量”,导致 “销量涨收入不涨、收入增利润不增” 的局面。尤其传统品牌价格倒挂严重,零售价比购车成本还低,新车业务亏损,经销商资金周转困难,流通行业流动性紧张。
为了解经销商经营状况,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于 7 月启动,历经 1 个多月,覆盖大中小型汽车经销商集团下属 4S 店,共回收有效问卷 936 份。调查结果显示,经销商对主机厂满意度下滑明显,总体满意度仅 64.7 分,较 2024 年底大幅下降。价格倒挂严重压缩利润空间,资金压力下,经销商库存承受力减弱,库存系数稍高就会让现金流雪上加霜。而且,厂家对基础任务目标达成的奖励减少,付出与回报失衡,进一步拉低了经销商满意度。在四大业务板块中,新车和二手车业务满意度较低,售后业务因入场台次下降、配件任务目标增加且价格高,导致客户流失,满意度也下滑。
销售目标完成情况也不容乐观,上半年仅 30.3% 的经销商完成目标,目标完成率低于 70% 的占比 29.0%,70% - 100% 之间的占比 40.7%。豪华品牌目标完成率稍好,合资品牌中完成 70% 及以下目标的经销商占比高于其他品牌。
汽车经销商亏损面进一步扩大,生存压力剧增。上半年亏损比例升至 52.6%,持平比例 17.5%,盈利比例仅 29.9%。调查样本中,新能源独立品牌经销商占比 29.5%,且经营状况好于传统燃油车品牌。新能源独立品牌经销商盈利占比 42.9%,传统燃油车品牌经销商盈利占比仅 25.6%。在毛利构成上,传统燃油车品牌新车销售毛利贡献为 - 22.3%,亏损加剧;售后服务毛利贡献为 63.8%,略有增加;金融保险毛利贡献为 36.2%,有所回落。新能源独立品牌 4S 店新车毛利贡献为 16.8%,展现出较好的盈利性。
新车金融渗透率较 2024 年明显下降,从 69.1% 降至 62.8%。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汽车消费金融产品的调整与停售,以及价格敏感型需求收缩。
厂家返利政策也有待优化。模糊返利占比过高,返利周期多集中在 2 - 3 个月,部分季度考核厂家返利周期超 3 个月,且仅有少数厂家全额现金返利。经销商建议厂家简化返利政策,采用月度考核,2 个月内兑现返利并取消使用限制。
压力方面,74.4% 的汽车经销商存在价格倒挂,43.6% 的经销商价格倒挂幅度在 15% 以上,严重影响流动资金,传统燃油品牌经销商尤为严重。新能源独立品牌经销商则面临售后产值低、投资回收期长等问题。
展望 2025 年,经销商对乘用车销量总体判断为微增长或持平,但增长预期低于去年年底。认为全年销量增长的经销商占比约 49%,认为减少的经销商占比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