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
2300年前,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以“因势利导、旱涝皆安、顺势而为、和谐共生”的哲学智慧,改变了成都平原的命运,使之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今天,跨越千年文明的启迪,正与中国汽车工业的探索同频共振。
8月27日,央视新闻《首屈一指》栏目走进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与巴蜀文化专家赵文侨同台对话,在鱼嘴分水堤前,长城汽车以全新Hi4智能四驱电混技术向都江堰致敬,以现代科技再续千年“中国智慧”。
中国智慧的映照:从分水到分能
都江堰,以鱼嘴分水坝实现“因势利导”,在无坝引水的设计中,凝聚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而长城Hi4-Z,则以独创的功率分流架构,实现能量的科学调度。
“都江堰是水的分流,Hi4-Z是能量的分流,都是因势利导。”魏建军如是说。发动机动力优先驱动,冗余动力用于发电并为后电机供能;再有剩余,则转化为电能存储,随需调用。能源利用毫不浪费,正如都江堰千年造福百姓。
以民为本:跨越千年的价值坚守
都江堰之所以跨越两千三百年而不衰,核心在于其“惠民”初心。长城汽车同样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研发Hi4智能四驱电混技术,旨在让更多消费者以两驱价格,享受四驱体验。
魏建军曾言:“造车要像建都江堰一样,不能有任何疏忽。我们不仅要考虑日常场景,还要考虑不到1%的极限情况。”
在湿滑路面、极端天气乃至碰撞风险下,Hi4技术所赋予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正是“为民”的最好诠释。
长期主义:让Hi4成为汽车界的“都江堰”
从都江堰延续千年的治水智慧,到长城汽车35年的实干积淀,“长期主义”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价值观。
“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父子,选择了一条更难却正确的路。我们研发Hi4,也是如此。”魏建军表示。
长城汽车坚持不投机、不逐短期风口,持续在新能源与智能化上深耕,立志将Hi4打造成汽车界的“都江堰”,为行业注入持久的技术价值。
这一理念,也与长城汽车正在推进的“国际新四化”战略一脉相承:产能在地化、经营本土化、品牌跨文化、供应链安全化。凭借全球1400+销售渠道,覆盖170多个国家与地区,长城汽车正在从“走出去”迈向“领航全球”。
市场印证:稳健发展的长城样本
理念之外,是实实在在的市场表现。2025年7月,长城汽车销量突破10.4万辆,同比增长14.34%;新能源车型销量3.46万辆,同比增长43.27%;海外销量4.1万辆,同比增长7.6%。
2024年全年,长城实现营收2021.95亿元,同比增长16.73%;净利润126.92亿元,同比增长80.73%,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2025年第二季度,更交出营收523.48亿元、净利润45.86亿元的最佳单季成绩单。
这些数字,正是“长期主义”与“为民造车”理念的最好注脚。
结语:让中国智慧照亮未来
都江堰,刻在中华大地上的水利奇迹;Hi4,镌刻在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突破。跨越千年时空,两者以不同形式承载着同样的精神内核:尊重自然规律,服务百姓民生,坚守长期价值。
正如魏建军所言:“我们要坚定地把长城Hi4做成汽车界的都江堰。”
今天的中国汽车,不仅在技术创新上续写传奇,更在文化与精神层面,向世界展示东方智慧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