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浪潮尚未退去之际,大众集团的未来蓝图已经提前拉开帷幕,直至2030年也不会停歇。到那时,集团计划在中国推出约30款纯电动车型,形成一支规模空前的纯电阵容,全面提升出行体验与能源使用效率,推动中国成为全球最具电动化持续力的市场之一。
然而,前瞻的步伐并不止步于此。到了2027年,大众集团预计在中国市场将陆续推出约30款电能化车型,为更广泛的用户提供覆盖从混动到纯电的多元化选择,深化在华的电动化布局。
而更早的里程碑则写在2026年及以往:自2026年起,集团将推出两款纯电动车型,作为深化与小鹏汽车合作的前哨与试金石,为后续大规模的电动化投入铺路。
在技术合作层面,2024年双方签署了面向电子系统架构的共同开发协议,标志着双方从以往的硬件层面协作,跃升至软韧体开发的深度协作,携手推进中国市场的 CEA(China Electronics Architecture)集中式运算核心架构。这一转变不仅是对“软件定义车辆”转型的一步棋,也为未来在中国市场的智能化、数字化驾乘体验奠定基础,并为车辆的 OTA 升级能力埋下伏笔。
回到更早的阶段,大众集团的策略根基在于对中国市场的“IN CHINA, FOR CHINA”理念的坚持。2023 年,该策略明确指向在地化产品的扩大与深化,并通过对中国品牌的合作与资源整合,推动本地化共赢。同期,大众集团宣布收购小鹏汽车近 5% 的股份,揭示了与小鹏在中国市场共同开发电动车的长期合作意向,预计自2026年起将推出两款纯电动车款。
与此并行的,是对电动化系统架构的系统性改造。大众集团旗下的奥迪在 Q6 e-tron 上搭载的 E3 1.2 系统架构(End to End Electronic Architecture)已成为新一代集中式运算核心架构的一个范式。大众集团与小鹏汽车共同开发的 CEA 架构,同样承载着“端到端、智能数字化”的设计初衷;这样的架构不仅提升用车的智慧化和数字化水平,还显著降低了 ECU(电子控制单元)的数量,简化了系统复杂度,同时降低了硬件成本。
从初始阶段看,双方在 CEA 架构的开发,最初以纯电产品为锁定目标,覆盖 CMP(Compact Main Platform)和 MEB(Modular Electric Drive Matrix)等平台。如今,这一架构的应用边界正在扩展,未来还将覆盖燃油动力车型,也就是说 MQB 平台也将引入 CEA 架构的身影。这一扩展意味着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大众产品不但具备更完整的驾驶辅助与安全防护功能,还将提供一定程度的 OTA 升级服务,提升用户在长期使用中的体验与价值。
总而言之,正是在这种系统化、整合化的电子系统规划之下,新一代的车载科技正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进入大众产品线。过去那种零散、错乱的电子架构正在被全面优化替换,仿佛从繁杂的历史版本中脱胎换骨,走向像现代智能设备那样简洁而强大的软件定义车辆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