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3 年初,海关总署在向国务院报送的专报中首次使用“新三样”这一表述,将其作为中国 外贸增长的新动能。2023 年 3 月 5 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 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 30%”,标志着这一概念的官方确认。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 年,我国“新三样”产品年出口突破万亿元,成为外贸增长“新 引擎”,其中锂电池出口数量 39.1 亿个,同比增长 8.1%,创历史新高;电动汽车出口 201 万 辆。“新三样”出海已从“单一产品出口”转向“技术+产能+服务”的全链条输出,如宁德时代为客户 提供定制化储能解决方案、比亚迪泰国工厂、宁德时代在德国、匈牙利工厂产能陆续释放。 我国锂电池、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具备显著全球竞争力,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总 体持续向上,伴随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注度提升,二者产业链细分领域产能显著释放, 行业竞争显著加剧,行业内卷加剧导致行业盈利总体与行业地位和发展规模不匹配,行业开工 率较低,企业盈利水平差异显著。为此,本专题对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梳理,结合国 家综合整治反内卷顶层设计,对行业反内卷进行梳理和展望。
我国锂电池行业概况
2.1. 锂电池增量关注新能源汽车动力和储能电池
高工产研(GGII)统计显示:我国锂电池出货量总体持续增长,其中 2022 年以来增速总 体回落。2024 年,我国锂电池出货 1175GWh,同比增长 32.62%,其中动力、储能和消费锂 电池出货占比分别为 66.38%、28.51%和 5.11%;2025 年一季度,我国锂电池出货 314GWh, 同比增长 55%,其中动力、储能和消费锂电池占比分别为 66.88%、28.66%和 4.46%。 锂电池市场增量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动力和储能电池,其中动力电池 2021 年以来出货占 比维持在 70%左右,2024 年一季度为近年来的高点,主要系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已具备较 强的竞争力;而消费电池占比总体持续回落,与智能手机终端需求疲软相关。另外,人形机器 人、低空经济产业蓬勃发展将为锂电池企业带来新的增量需求。
2.2. 我国锂电池行业全球竞争优势显著
工信部表示:我国已经建成全世界最完备的上中下游和后市场为一体的大宗产业链,正负 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主材全球出货量高达 70%以上。 动力电池领域,韩国 SNE Research 统计显示:2020 年以来,Top 10 动力电池企业中中 国入围 6 家、韩国 3 家、日本 1 家,其中中国入围企业合计市场占比总体持续提升,如 2020 年占比 38.35%,2024 年合计占比 67.08%,2025 年 1-6 月占比 68.79%,较 2024 年同期提 升 4.26 个百分点。2025 年 1-6 月,韩国 3 家企业占比 16.42%,日本 1 家企业占比 3.73%, 韩国和日本分别较 2024 年同期回落 5.44 和回落 0.76 个百分点。同时,我国动力电池企业加 速全球化布局,宁德时代、愿景动力在欧洲的动力电池工厂相继投产,其中 2025 年 6 月 3 日, 远景动力位于法国杜埃的电池超级工厂正式投产,该工厂首期 10GWh 产能的投产,每年将为 20 万辆电动汽车提供高品质的动力电池。
2.3. 锂电池板块财务概况
根据万得数据统计:2018 年以来,锂电池板块营收总体持续增长,其中 2021 年锂电池板 块营收首次突破万亿元为 1.21 万亿元, 2024 年大幅增至 22503 亿元,2018-2024 年板块营收 复合增长率为 21.80%。2024 年,板块营收同比略增 0.07%,但正增长公司占比为 46.23%, 板块营收增长中位数为-1.81%,显示行业细分领域个股业绩差异显著。2025 年一季度,锂电池板块营收 5273 亿元,同比增长 18.12%,增速较 2024 年显著提升,其中营收增长中位数为 12.07%,正增长公司营收占比大幅提升至 68.87%,营收正增长占比自 2024 年下半年以来持 续提升,但细分领域不同标的业绩仍分化。
2018 年以来,板块净利润波动较大,其中 2022 年板块净利润 2130.2 亿元,同比增长 124.56%,为近年来的最高值。2023-24 年板块净利润大幅下滑,2024 年板块净利润为 1101.4 亿元,同比下降 22.02%,净利润增长中位数为-30.19%,净利润正增长公司占比为 38.68%, 2024 年净利润仅为 2022 年净利润高点的 51.7%。净利润下降主要系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产业链 价格同比显著下滑,以及行业过渡竞争相关。2025 年一季度,锂电池板块净利润 334.4 亿元, 同比增长 58.37%,净利润增长中位数为 13.04%,净利润正增长公司占比 64.15%,显示细分 领域不同标的净利润差异化显著。
2.4. 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锂电池产业链已具备全球竞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锂电池板块营收总体持续增长,但净利润规模总体还较低,净利润规模与全球行业 地位不匹配。 其次,板块盈利能力总体仍不高。根据万得数据统计:锂电池板块盈利能力走势总体与净 利润趋同,2019-2022 年,板块盈利能力总体持续提升,其中销售毛利率由 2019 年的 18.77% 提升至 2022 年的 21.71%、销售净利率由 2019 年-3.45%提升到 2022 年的 10.10%。2022- 2024 年,板块盈利能力则持续回落,其中销售毛利率 2024 年回落至 18.49%、销售净利率 2024 年回落至 4.89%,盈利能力下降主要系行业产能持续释放,行业竞争显著加剧,多因素导致产 业链价格总体承压。2025 年一季度,板块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分别为 18.62%和 6.34%, 环比 2024 年分别提升 0.13 和 1.45 个百分点。
第三,锂电产业链细分领域产能持续释放,行业产能总体仍过剩。受行业高景气度影响, 2023 年以来锂电产业产能扩张显著提速,新增产能持续释放,锂电材料细分领域开工率总体位 于较低水平。如 2025 年 1 月碳酸锂产能超 196 万吨,同比增长 70%;2025 年 5 月进一步提 升至 214.86 万吨,环比 2025 年 1 月增长 9.45%。2025 年 1 月负极材料产能 467.5 万吨,同 比增长 40.94%;2025 年 5 月为 492.5 万吨,环比 2025 年 1 月增长 5.35%。2025 年 1 月, 碳酸锂、氢氧化锂、三元材料和电解液开工率均在 40%以内;但 2025 年 5 月开工率有所提升, 其中钴酸锂、三元材料、氢氧化锂、负极材料等提升较为显著。 而锂电池板块在建工程显示:2021 年以来板块在建工程大幅增加,2021 和 2022 年增速 维持在高位;2022-2024 年总体波动变小。2024 年上半年,板块在建工程为 2837.70 亿元,为 近年来的最高值;2024 年为 2337.79 亿元,同比下降 6.12%;2025 年一季度为 2510.68 亿 元,同比下降 8.17%,但环比 2024 年增长 7.39%,显示行业细分领域仍处于产能扩张中。
第四,锂电池关键原材料价格及上游材料价格显著回落。根据百川盈孚、万得统计显示: 近年来,锂电产业链上游主要材料价格大起大落,具体而言:一是在 2021 年到 2022 年细分领 域价格显著上涨,部分材料价格在 2022 年出现非理性上涨,以电池级碳酸锂为例,2021 年全 年均价为 12.22 万元/吨,2022 年均价大幅上涨至 49.17 万元/吨,同比增长 302%,2022 年 1 月最高价为 59.20 万元/吨。此轮价格上涨主要受益于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带动动力电池 需求高增长,供给短期不足,同时碳酸锂上游锂矿价格持续上涨。二是 2022 年 12 月碳酸锂价 格见顶后持续显著回来,2024 年均价跌至 9.08 万元/吨,同比下降 65.24%,较 2022 年均价 下降 81.53%。此轮价格下降主要原因为受动力和储能锂电池高景气度影响,细分领域产能显 著扩产,供给和需求错配,导致行业竞争显著加剧。2025 年以来,碳酸锂价格进一步下降,最 低价格为 5.95 万元/吨。电池级碳酸锂制备主要包括盐湖提锂和矿石提锂,就矿石提锂而言, 碳酸锂价格影响因素众多,主要包括上游锂矿企业、矿石碳酸锂生成企业、碳酸锂贸易企业、 锂电池制备企业及下游新能源整车等。但综合考虑锂矿成本、加工费和资金使用成本等,电池 级碳酸锂价格在 6 万元/吨少有企业能盈利。
正极材料、六氟磷酸锂、电解液等细分领域价格与碳酸锂价格高度正相关,受碳酸锂价格大幅波动影响,相关材料价格也大幅波动,相关企业盈利也显著承压。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概况
3.1. 我国汽车产销稳居全球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