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运营并非“一装了之”,其长期运营成本直接决定了投资的最终回报。其中,电费是最大项的持续性支出,而电能在转换和待机过程中的损耗,则 silently吞噬着运营者的利润。
超翔充电桩提出的“系统效率高达96%”,正是一个直击运营成本痛点的关键技术指标。简单来说,系统效率指的是从电网取电到最终充入车辆电池的能量转化率。如果一款充电桩的系统效率仅为90%,那就意味着有10%的电能在转换过程中以热量的形式白浪费了,运营者仍需为这部分损耗支付电费。
超翔通过采用先进的高效功率模块和优化的整机设计,将这一效率提升至96%。这6%的效率差距,在低功率充电时或许不明显,但在大功率、高负荷的日常运营中,积少成多,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差异。以一个日均充电量600度的场站为例,效率提升每年节省的电费可高达数万元。这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是纯粹的利润。
此外,“模块待机零功耗”技术同样关键。普通充电桩在无人使用时也处于“热待机”状态,持续消耗电能。而超翔的模块化设计在待机时可使部分模块进入深度休眠,几乎不耗电,进一步降低了非运营时的成本。对于志在长期运营的合作伙伴而言,超翔提供的不仅是一台设备,更是一套精密的盈利解决方案。